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1 / 2)

加入书签

提前回了学校。

各科系的系主任们也收到了学生们的踊跃报名。

粗略一数,报名的人数差不多将近一千人。

校际联赛的参赛名额只有五百个, 校方需要从这一千人中择优选出五百人。

报名工作结束之后, 各科系的系主任与校领导便坐到一起开了个会,共同决定这五百人的名额该给谁。

按理来说,这是每年都做惯的事情。

往年校领导们来走个过场就行, 今年却不然,校领导们在名额的分配上闹了点小矛盾。

往年的选拔主要都是由各科系主任拟定推荐名单, 然后经由院长与副院长共同商议决定。

今年他们当然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卡在了院长们商议的这个阶段。

原因在于, 向导系今年的报名人数比往年要多了好几倍。

其实院长每年在校际联赛上给各科系的名额是有定额的。

参赛的主要就是单兵系、指挥系和向导系这三个大系的学生,按照一直以来的比例, 基本是单兵系四百人, 指挥系五十人, 向导系五十人。

院长每年给向导系的名额有五十个之多, 但是往往实际参加的只有十几个人。

一方面是报名的人不多, 最多也就二十多个人;另一方面,是在院长们审核的环节, 向导系的学生往往会被毕副院长筛掉一些, 然后补充进一些指挥系与单兵系的学生。

肖主任经常会为那些被筛掉的学生们尽力争取, 无奈校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实力, 那些向导系的学生实力实在偏差太多, 只能被排除。

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今年向导系足足有一百多人报名, 其中不乏各年级的精英,比如大四系内排名前三十的几乎全部报名了, 大三更是成了报名的主力军, 足有五十多人。

向导系四个年级段最优秀的一百多名学生, 全报名了。

学生们陆续报名的这几天里,肖主任整天沐浴在欢天喜地的氛围里,还有什么能比学生们积极主动发愤图强更能令他高兴的呢?

向导系终于也能满名额参加校际联赛了!

等到报名期限截止,肖主任高高兴兴挑选出了满满当当的五十人名单交了上去。

结果可想而知,名单卡在了今年同样想要多塞几个学生的毕副院长这里。

那些被塞进去的学生都是在系主任那里第一轮就被筛掉的学生,后来走了毕副院长的关系,才有了第二次机会。

每年校际联赛参加就有学分拿。

学分虽然不多,只有2分,但对于需要的学生来说非常珍贵。而且拿到联赛冠军还有额外加分。

肖主任今年自然不愿意再让出名额,既然向导系的学生们愿意报名,他就要为他们争取到应有的利益。

于是,三位系主任与校领导们坐到了一起,开会商讨名额问题。

会议室里,六位校领导坐在椭圆形的长会议桌两侧。

三名正副院长坐一边,指挥系、单兵系和向导系的三位系主任坐在另一边。

上了年纪的老院长负责主持会议,他环顾四周,清清嗓子:“关于这个名额问题,各位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坐在老院长正对面的是指挥系的系主任,姓胡,是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金边眼镜。

看起来有着文质彬彬的成熟稳重,又带着点不怒自威的气质。

有人说胡主任戴眼镜不是因为视力缺陷,而是为了藏起他锐利的视线。

胡主任向来是个不偏不倚的,他认真说道:“今年向导系的学生中有不少优秀的人才,至于那五十人的名单最终选择多少人,我建议参考担任总指挥的学生的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