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9(1 / 2)

加入书签

,因为现在人口密度很小,同样差不多大的土地,后世可是有十几亿人居住,现在只有几千万人,像庐阳这种比较偏远的地区,要走很远才有一个村落。

纯粹靠人力将路修到每个村子、通到每一家,太不划算了,目前也没这个必要。

但砖块、瓦片比较沉,从百草坡运往全县成本太高了,还不如就地建造,辐射方圆几里,十几里即可。

这也是陈云州上辈子在乡下扶贫吸取到的经验。

乡下很多乡镇,哪怕很小,都会有一个砖厂,以满足该镇附近村民的需求。

后世房地产发展迅速,对砖块的需求量很大,可有谁听说过哪家出名的砖厂?

没有,因为这些东西就地取材最便宜,成本也最低廉。若是从外地运输,那运费很可能比砖瓦费用都还高得多。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全县范围内多建几个,各地村民从最近的砖窑、瓦窑购买即可。

反正已经有了百草坡的经验,再建砖瓦窑也不难。

郑深听完他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安排了下去。

很快庐阳就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各地百姓可去砖窑、瓦窑做工换取砖瓦建房,也可去修筑堤坝、挖蓄水池、排水沟等水利工程来换取砖瓦。

其实这些往年官府每到冬天也会摊牌任务。

这就是各地最常见的劳役。

只是以前是义务劳动,干活没钱拿还要自己带干粮。

但今年不一样,干活可以记工,一天的工作时长可换两百个砖头或五百个瓦片,大家自己选。家里劳动力比较少,或者比较贫困的,凑不齐建房的砖瓦也可将自己换来的卖给其他人,官府不禁止民间交易。

这极大地提高了百姓们的积极性。

家里有条件的都想凑齐砖块瓦片建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里条件不好的,也可攒些砖瓦卖给其他人赚些钱补贴家用。

所以这个冬天,各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不闲着了,到处找活儿干,有力气的去修筑堤坝、清理河道沟渠、挖掘蓄水池。

力气小一些的便去砍伐树木,给砖窑瓦窑送去。

家家户户都有事情做,到处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连流民们也加入了其中,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哪还有时间搞事。

而陈云州只需要给建造、烧制砖窑、瓦窑的工匠、青壮年劳动力提供一日两餐和一个月五百文的工钱即可。这点钱对于每个月上万贯的玻璃镜子的收入,那简直是毛毛雨。

这导致他那两万两银子非但没花光,反而还增加了。

陈云州盘点了一下,感觉自己这辈子也是天生富贵命,穷不了。

如今庐阳一切步入了正规,陈云州也闲了下来,无事可做。

这时候他收到了杨柏川的邀请,请他去庆川聚聚,打打猎。

这是上次就约好的。

陈云州欣然答应,将县里的事务交给了郑深打理,自己则带着柯九和大刘前往庆川赴约。

修了路就是好,不但马车不那么颠簸了,而且用时也缩短了大半天,上午出发,第二天中午便到了庆川。

进城安顿好后,陈云州先去拜访了杨柏川。

寒暄过后,杨柏川屏退了下人,蹙眉道:“云州,三个月了,朝廷怎么还没回我们消息?前几天我派了人去京城打探打探,但这估计得过完年后才有消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