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1 / 2)

加入书签

我,您还打算带谁去庆川?”

陈云州蹙眉说:“刘春父子、乔昆他们这些人,都跟我签了卖身契,但如今玻璃的制造方法不用保密了,是走是留都随他们的意。回头问问他们,愿意跟我走的就一起去庆川,不愿意的就解除了卖身契,让他们各自回家。”

“除此之外,问问柯九愿不愿意跟我走吧。”

其实大刘陈云州也想带走。

但大刘有家有口的,已经扎根在庐阳了,实不方便跟着他东奔西走。而且庐阳也需要几个沉稳干练的人留下来主持大局。

他不能把好用的人全都带走了。

郑深笑着说:“这是柯九的福分,他肯定是愿意的。”

以后柯九就是庆川知府大人的随从了,身份地位也会水涨船高。若是陈云州哪日能封侯拜相,他作为早期跟着陈云州的忠仆,怎么也能混个一官半职。

这可是天大的机缘,柯九又不傻,怎么会放弃。

除了人,还有物品。

陈云州决定将种子带一半走,留一半给庐阳县的百姓耕种做种。

这些种子他交给庞员外他们,由他们代劳发放这批种子。

因为官府人比较多,陈云州和郑深都走了,新县令还没到任,群龙无首,这些人又各自有亲戚朋友,恐怕谁都会想给自己人多捞一点好处,种子如何分反倒成了问题,一个弄不好好事都要变成坏事。

庞员外就不一样了。

他在庐阳素有贤名,威望很高,说的话比较令人信服。

此外他人品不错,家境又富裕,不至于为了这么点好处毁掉自己积累了多年的好名声。

更重要的是庞员外眼光长远很多。自己升任庆川知府,前途无量,即便为了跟自己交好,庞员外也会尽心尽力办这事。

种子工坊都留下,至于工坊的运行,只能交给下一届庐阳县令了。

而陈云州赚的钱,自是要带去庆川。

他要快速在庆川立足,做出成绩,也少不了银钱的支撑。

收拾准备妥当后,陈云州和郑深就准备搬家前往庆川了。

正月二十六这天,陈云州带着郑深、柯九等人跟虞书慧一道正式从庐阳出发,前往庆川。

同一时间,齐项明也收到了消息。

“好个陈云州,才一年就升到庆川知府了。”

说这话时,齐项明颇有些咬牙切齿的味道。

要知道,他苦苦钻营了二十年,耗费了不少银钱打点,才坐到庆川通判这个位置上。而陈云州今年才十九岁,来庆川地区不过一年就成为庆川府品阶最高的官员。

这如何能不令人嫉妒。

管家也是满脸愁容。

陈云州跟自家老爷不对付,他做了庆川知府,只怕以后他们齐家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

陈云州虽年轻,但行事比杨柏川更狠辣果决,看他对付自家公子的手段,看他如何收拾那些流民就知道,这人是个杀伐果断的主。

管家苦恼地说:“老爷,那杨柏川也要高升了。咱们……实在不行,老爷先离开庆川避避风头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