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6章 李代桃僵(2 / 2)
「这只是一次非正式的初步交流,旨在增进相互了解。」
米勒在邮件末尾强调。
付琴霞盯着邮件,心跳再次加速。
初步了解……似乎很合理。
她再次说服自己:只是聊聊研究兴趣和职业想法,不涉及具体项目细节,应该没什麽风险。
后续的沟通过程非常顺利,甚至把见面时间直接定在了当天下午。
她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了一个临时注册的zoom帐号,并输入了米勒提供的会议连结。
短暂的连接音后,屏幕亮起。
一张典型的丶带着阳光笑容的西方年轻男性面孔出现在画面里。
金色的短发打理得很精神,碧蓝的眼睛隔着屏幕望过来,显得真诚而富有亲和力。
「嗨,付博士!我是大卫·米勒!很高兴终于见到你本人!」
带有加州口音的英语透过有些廉价的耳机传来,清晰而热情。
对方再次介绍了自己和哈德森教授,热情洋溢地描述了伯克利优越的学术环境丶旧金山湾区的迷人风光,以及这个教学型岗位的独特优势——专注于培养学生,享受纯粹的教书育人乐趣。
最⊥新⊥小⊥说⊥在⊥⊥⊥首⊥发!
「教授非常欣赏你在复杂纳米结构合成方面展现的扎实功底,他认为这正是我们未来课程建设急需的技能。」
米勒的语气充满肯定:
「坦率地说,能进入伯克利的学生从不缺少天才头脑和奇思妙想,反而是基础能力远没有上一代人那样可靠,教授也经常抱怨这一点,认为学生们不应该忽视理论学习……」
「……」
这句话貌似平常,却奇妙地触动到了付琴霞心底的某个地方。
那是她多年没有感受过的丶已经快要忘掉的……
被需求感。
对于一名研究生而言,本科成绩属于一块敲门砖。
把门敲开之后,就基本不会再有人关心。
但那却是付琴霞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第一次通话的内容确实很「乾净」。
米勒问了她博士课题的大方向丶在化物所做博后参与项目的公开领域丶她对教学的理解和是否有设计课程的经验。
付琴霞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回答都控制在已发表或公开可查信息的范围内。
实际上,米勒的问题专业且适度,根本没有触及任何敏感点。
其中有大约一半的时间都在聊付琴霞的助教经历。
通话结束时,米勒微笑着说:「付博士,和你交流非常愉快。你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笑容加深,「我必须说,你本人比我想像中更有吸引力。」
这句话其实可以有很多理解方式,但配合对方还算不错的建模水平,很顺利地把付琴霞引导到了略显暧昧的方向上。
也像一阵微风吹散了她心中最后一点紧绷的弦。
警惕性在专业而友好的氛围,以及这小小的个人魅力攻势下,悄然降低了。
此后几个月,这种「中等频率」的联系成了付琴霞生活里一个隐秘的期待和负担。
平均两三周一次,米勒会发来邮件或发起视频通话。
话题逐渐深入,但依然巧妙地维持在「学术兴趣」和「职业发展」的框架内。
他会分享一些伯克利正在进行的丶非核心的教学改革项目,询问付琴霞的看法。
也会「请教」一些关于「复杂纳米结构表徵中的共性挑战」这类宽泛的技术问题。
偶尔,他会不经意地提起:「你们在化物所,团队氛围怎麽样?合作紧密吗?」
或者,「听说你们最近在某个材料方向很活跃?」
付琴霞的回答依旧谨慎,但不知不觉间,为了展现自己的价值和对合作的诚意,她分享的信息边界开始变得有些模糊。
一些尚未发表但自认为不涉及核心机密的阶段性观察,实验室里某些通用设备的使用体验,甚至团队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丶非技术性的小困难……都被她当作拉近距离的谈资,在米勒温和的引导和恰到好处的共鸣中,一点点透露出去。
米勒始终保持着专业丶友善甚至略带倾慕的姿态,让付琴霞在不安中又沉溺于这种被重视丶被倾听的感觉。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些看似零碎的碎片,正在大洋彼岸被专业的情报分析人员,像拼图一样,耐心地拼凑着关于那个核心项目的轮廓和环境信息。
并等待着配合林涵发动最后丶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