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章 0088(1 / 2)

加入书签

经过一年的种植, 其他植物不敢说,但辣椒的种子已经积累得足够多了。

秦国的环境本就是适合种辣椒,辣椒的种子还特别多。

一棵辣椒树能结几十个果子, 每一个辣椒里面又有几十颗种子,再加上嬴子楚等人从美洲大陆带回来的本也是种子居多, 没带几个干辣椒,所以尽管只种了一茬儿, 收获的种子也完全足够明年推广整个咸阳, 甚至大半个秦国了。

毕竟只是调料, 每家每户都种不了多少。

也不是每个地方, 都适合种辣椒。

种子当然全部要留下, 之前种了辣椒的百姓们除了可以留下一部分明年需要种植的辣椒籽外,剩下的基本全部上交给了官府。

一开始还有百姓不愿,觉得自己一年白做工了。

后来官府的小吏们解释, 辣椒籽本就只是种子而已,那些辣椒皮才是真正的调味料,他们可以全部留下自用,若是不喜欢, 也可以卖给官府或商人。

小吏担心百姓被蒙骗,特意提醒, 辣椒有很强的祛湿功能。

祛湿?

咸阳百姓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但巴蜀两地的百姓深受风湿之苦一事,知道的人可不少。

巴蜀一带因为地形缘故, 气候湿润多雾, 常年不见太阳, 别说那些一出太阳就喜欢搬根小凳子到宽阔处晒太阳的老人了, 就连许多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 身上也有轻微的风湿问题。

以前他们用花椒祛湿,他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花椒树在巴蜀地带虽然生长得很好,但花椒树多刺且枝条交错,花椒颗粒又极小,一簇也没几个,采摘极其不易。

再加上这还是如今最受欢迎的香料,备受达官贵人追捧,这些有钱人互相竞价之下,直接导致花椒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关键花椒果实可食用的还只是花椒外面一层皮而已,大部分重量都被黑色种子占去,许多老百姓虽然知道花椒可以祛湿,对身体也有好处,却也没办法经常食用。

那得以偶尔食用的人家,还是因为自家种了一棵花椒树而已。

他们基本是将花椒当药用的。

但如今,不是有辣椒了吗?

后世辣椒风靡即可证明,辣椒的祛湿功能其实要比花椒更好。

官府都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了,就差给他们明说,让他们将辣椒卖给巴蜀的百姓……

不,达官贵人们了。

——老百姓知道明年官府会发种子,不一定愿意花“冤枉钱”。但那些达官贵人,乃至乡绅富豪们,可不会吝啬这点儿钱财。

老百姓们难道会蠢得空得宝山而不挖?

就算他们脑子没转过弯,那些脑子精得不行的商人们,难道会放任这个商机白白从自己身边溜走?

于是没多久,咸阳百姓手中的辣椒皮,大部分都被商人高价买走了。

而这些商人拿着辣椒,大部分都去了巴蜀地带。

也有人知道这是调味料后,留下了一点自己品尝,也不敢多放,就切一点儿碎末放在菜里面煮。

叫赵馨来说,这实在算不得是在吃辣椒。

要后世风靡的火锅、麻婆豆腐、麻辣小龙虾之类的菜品,那红彤彤的颜色只需一眼就抓住了你的心神,让你口舌生津,肠胃蠕动,恨不能立刻吃下两大盆……

那才叫辣椒的正确用法呢。

但就算这一点点辣椒皮,就把许多百姓辣得涕泗横流,眼泪飚飞,还以为自己中毒了,当场跑出家门去找大夫看病。

那段时间,整个咸阳城内闹出了不少笑话。

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笑话”传开之后,大家对辣椒这种调味品的态度才趋于平常。

——当然,好奇作死的人哪儿也少不了,好在只是极少数。

一开始除了极少数人一口就爱上了辣椒的味道外,大部分人根本没办法接受这种舌头与口腔像是被针扎了一样的火辣辣的感觉。

等平复过去之后,虽然仍有小部分无法接受,更多的百姓却……

真香了。

放了辣椒的菜品,真的好好吃啊!

一些觉得吃着不过瘾的百姓,甚至无师自通了将辣椒剁碎之后做辣椒酱这一技能,然后一筷子菜裹上满满的辣椒酱,一口……

嗷呜——

又辣又爽!

虽然旁观的人被吓得面色惨白,他自己吃完倒是喜欢得紧。

可惜留下的辣椒少,没办法做太多。

仅仅是咸阳的百姓,就有不少喜欢辣椒的人,何况巴蜀一带?

那种一口辣椒入口,汗水瞬间从毛孔里面钻出的酣畅淋漓之感,委实让人上瘾。

何况吃完,他们确实感觉身体轻松许多,于是愈发喜爱辣椒。

辣椒很快在巴蜀一带风靡起来。

为了更好地品尝辣椒,巴蜀一带美食种类几乎是以井喷的速度增长起来——

他们做辣椒酱来拌饭,不管做什么菜都不忘放点儿辣椒提味儿,甚至直接将辣椒当做蔬菜一般炒着吃,蒸着吃,煮着吃……

后来觉得单调,又加入花椒,两者搭配的味道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这些尝过后大部分人都觉得不错的食材搭配迅速传遍了巴蜀两地,甚至大有通过商人们传遍整个秦国的趋势。

赵馨:“……”

不愧是美食之都,老百姓在美食上的创造力果真不容小觑。

巴蜀两地,尤其是成都与阆中两个城市,短时间内多出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

两地经济慢慢发展起来,引来不少百姓羡慕。

但最让人羡慕的,仍是咸阳的百姓。

几次种植,除了奴隶外,哪怕是以前穷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百姓,如今也已经衣食富足,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咸阳城迎来了一次大的,人口迁移。

多是其他国家听到消息的百姓,少有秦国其他城市迁移过去的。

一是因为故土难离;二是因为他们相信,哪怕他们不迁移到咸阳,秦国朝廷迟早会将那些作物的种子发放给他们。

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看到这一幕,都是会由衷地感到自豪的。

当然,敌国官员看到就是完全相反的态度了。

而像是李牧这种“被迫”投靠秦国的大将,在亲眼目睹这样的画面在眼前发生的时候,心情尤其复杂。

倒是先一步投靠秦国的信陵君,早已学会了坦然。

他走到李牧身边,安慰他道:“想开点儿,这是上天的旨意,我们根本无力抗衡。”

李牧一头雾水:“……上天的旨意?”

信陵君拎着一壶酒,伸手叫来一个侍女,将人搂在怀里:“可不是上天的旨意?我之前心有不甘,悄悄去了咸阳一趟,也是巧了,正好遇上赵太后带着秦王出宫。”

李牧皱眉:“秦王与太后身份尊贵,如何可以贸然出宫?若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信陵君嗤笑:“你这般严肃,未免太过无趣!”

李牧仍旧坚持己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赵太后与秦王身上还肩负着秦国的未来,怎可不将自己危险放在心上?”

信陵君无语,干脆转开话题:“太后与秦王身后带着侍卫,我没办法靠近,只是遥遥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太后带着秦王,去了田间。”

说到这儿,他沉默下来,许久才继续开口,“我问过当地百姓,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

好几次了。”

李牧本来想说的话噎在了喉咙,表情错愕:“去田间做什么?”

信陵君喝了口酒,大笑道:“去田间,如百姓一般劳作!”

李牧想说成何体统,但很快意识到赵馨这般做的原因,顿时失去了言语的能力。

“怎会……”

那可是一国太后与一国之君,怎么可能亲自到田间劳作呢?

但信陵君,不像会说假话。

信陵君似乎觉得李牧表情有趣,笑道:“虽然每次秦王都隐藏了身份,但那通身气度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出来的。”

李牧迟疑片刻,问道:“若只是如此,你应当不会说出‘天授’之类的话吧?信陵君身份尊贵,天资聪颖,又心高气傲,轻易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我可不信,只是这样,你就发出这般感叹。”

信陵君顿了下,推开侍女,笑道:“我回到雍城后,将此事告诉了秦国王祖。”

李牧皱眉,似不赞同他的行为。

信陵君不在意,继续道:“王祖嬴稷却道,文荣侯果真不负他之信任,将秦王交给她亲手教导,果然是最好的选择。”

他笑了笑,“我当时吓到了。”

李牧也吓到了。

因为这样的信任与看重,哪怕是在他们二人身上,也万万不会发生。

他们又想到了赵馨靠自己的本事,获得的文荣侯爵位。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但从嬴稷对赵馨的称呼来看,他似乎从未将其放在心上,甚至认为文荣侯这个称呼,远比太后更荣耀。

而据信陵君所知,这样的人并非只有一个。

两人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秦国之前的几任国君的所作所为。

半晌后,李牧叹气:“我竟有些后悔,在代城负隅顽抗了那么长时间。我该早点儿来秦国的。”

两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苦笑起来。

各国不知危难将至,至今仍旧安享虚浮的太平盛世。

李牧冷静下来:“信陵君觉得,秦国何时出兵?”

信陵君笑了笑:“我也在等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