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气候改变(1 / 2)
第350章 气候改变
一月份的华北平原,正处于白雪皑皑的苍白之中。
齐鲁省的泉城。
经过一年多的加班加点,黄河泉城大坝终于在这个月的28号正式竣工。
高达50米的大型重力坝,还有两座大型三级船闸,就耸立在奔腾不息的黄河河道之中。
与此同时,黄河中上游下来的泥沙,则通过挖泥船和运输飞艇,源源不断输向沿海低洼地区,用于堆高沿海有被海水淹没的高风险地区。
站在泉城大坝刚刚对外开放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泉城大坝以下的黄河河道,宽度比以前扩大不下于3倍,有些河段的河面宽度甚至比以前扩大了近五六倍。
沿岸大量低洼平原被黄河河水淹没了,形成大片的浅滩。
不过这些被淹没的浅滩,并没有被放任不管,而是通过抽沙设备,将这些淹没区的泥沙抽到两岸,用于增加两岸的海拔高度。
从观景台上,就可以看到不在少数的抽沙船在浅滩区作业。
哪怕此时一部分河面布满了浮冰,仍然没有遮挡承包企业的施工。
当然,这也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落地有关系。
现在很多工程设备,其实都是高度自动化丶智能化了,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亲自上船操作,而是在岸边搭建一个临时控制中心,就可以实现远程办公。
中科院的气候研究员白声远,正带着两个博士生,站在观景台上,拿着望远镜观察着眼前这一片「新黄河」。
其实泉城附近的黄河河面,其面积也就扩大5倍左右,真正变化比较大的河段,是靠近黄河入海口那边。
现在黄河入海口向上,逆流100公里左右,这也使一段河道的河面面积几乎扩大50倍左右,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湖泊」。
从齐鲁省最新更新的官方地图上,黄河入海口附近已经被标称为「东营湖」,水域面积为5741平方公里,比青海湖还大。
看着眼前布满浮冰,流动速度不快的河面,白声远摇了摇头:「看来要尽快启动几条备用河道,不然东营湖的面积还会继续扩大。」
「老师,黄河水利委员会那边应该有计划吧?」博士生李晓峰提了提眼镜。
另一个博士生侯康则不太关心这一点,他平静地说道:「晓峰,别操心这种事情,其实现在华北平原被掩埋一部分,对于咱们国内也影响不大。」
李晓峰随即驳斥道:「怎麽没有关系?华北平原可是国内的粮食核心产区,如果面积继续减少,那以后如何保证国内和亚洲联合体的粮食安全?」
「你最近没有看网上的新闻吧?」
「啥?难道又出什麽新技术了?」李晓峰有些不确定地反问起来。
侯康指了指大坝不远处的泉城新区:「那些二十层高的大厦,都是中铁集团建设的农业大楼,最近被淹没的低洼地区农民,可以选择去西北和漠南,也可以选择租用这些农业大楼里面的室内农场。」
「室内农场?这成本也太高了吧?就算是国内水电费便宜,也禁不住这样玩吧?」
对于两个学生的讨论,白声远并没有插嘴,而是默默观察着黄河的河面。
侯康提了一句:「江院士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个新技术。」
「江院士?江淼院士?他又研发出什麽了?」李晓峰顿时来了兴趣,毕竟江淼在国内生物和农业学界的名声太响了。
「你自己用手机查一下不就知道了?我解释不清楚,不过你也够拼的,这几个月真不问外面的事情呀!」
李晓峰苦笑起来:「侯哥,我不比你脑子灵活,如果不专心一点,项目可能没有办法按时完成。」
他随即拿出手机,快速搜索了一下江淼这几个月的各种信息,很快就知道侯康说的那个技术是什麽了。
「…突破天然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真不愧是江院士,生物技术还真是可怕,这一下子,几乎可以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了。」
「现在你还认为国内没有办法办法保证粮食安全?」侯康打开保温杯,喝了一口热奶茶
「我信,毕竟这是江院士的成果。」
放下望远镜的白声远,淡淡提醒道:「未来华北平原的气候可能将出现半永久性的改变,你们的课题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如果你们努力一点,说不定可以出几篇高质量论文。」
「研究华北平原气候改变吗?这确实是一个好方向。」李晓峰微微点头。
「那晓峰你就研究这个方向吧!侯子,你呢?有什麽打算?」白声远看向另一个学生。
侯康笑着拧保温瓶,然后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打算研究华北平原的生态转变,随着华北平原的淡水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未来华北平原的生态必然会出现改变,而且随着各种工程改造,可能我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生态小系统。」
白声远先肯定这个方向,又询问起侯康的职业规划:「不错,不过侯子,你这个项目至少需要五六年潜心研究,你有这个耐心吗?」
「老师,我家里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反正我家公司的继承人肯定轮不到我,还不如将精力留给学术研究。」侯康无奈地说道。
白声远和李晓峰随即明白了对方的想法,他们听侯康说过家里面的情况。
他家是开连锁超市的,但是侯康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这些兄弟姐妹都不是什麽谦恭派,每一个都紧盯着那十几家超市的家产。
侯康并不想和兄弟姐妹争斗,其实他父亲也看出他的性格,因此给他购买了房子之后,又给了他一笔钱,让他自己看着办。
这也是侯康变得佛系的原因。
「老白,你们打算什麽时候回酒店?」
中科院的水利研究员邓文奎在不远处走过来。
白声远拍了拍身上的一些雪花,然后看了看手表:「现在还早着呢,还没有到四点钟,吃晚饭又太早,再考察一个小时可以吗?」
邓文奎看了一下时间,也觉得现在太早了一点,便点头同意了:「也好,待会五点钟左右,在大坝管理大楼的停车场集合。」
「没问题。」
邓文奎刚想说什麽,一阵悠长的汽笛声,就在附近的河面上回荡不息。
卟卟卟…
只见一艘万吨级的电动货柜船,从下游河面缓缓行驶而来,然后这艘货柜船在引水员的指挥下,进入了其中一座大型船闸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