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8章 刘季的觉悟(2 / 2)

加入书签

「承受得了,承受得了。」刘季一脸真诚地说:「小子昨夜无状,冒犯了道长,今天该磕头给道长赔礼道歉。」

「昨晚?什麽昨晚,贫道不懂你在说什麽。」小羽疑惑道。

刘季十分确定,昨晚扔鞋子让他捡的老汉,就是老道士变化的。

不过他也乖觉,明白昨晚的考验,他并没通过。

道长自然不愿承认考验过他,免得他继续纠缠。

可他必须纠缠!

「道长,刘季诚心向道,请道长收留!」刘季再次磕头。

依旧没磕下去。

小羽叹道:「吕公都要把女儿嫁给你了,你还想要啥?真跟贫道上山苦修,这个新媳妇不要了?」

刘季一脸感激地说:「刘季能有这门亲事,多亏道长指点。昨夜刘季刚种下桃树,今日便有了天降桃花。

这门亲事是道长撮合的,无论吕小姐长啥样,刘季都会万分珍惜这份姻缘。」

小羽好笑道:「所以,为了表示对贫道的敬意与感激,这个新媳妇万万不能抛弃?可你现在跪求我什麽呢?」

——求你赐法,赐宝贝啊!

刘季不答反问,道:「这条路并非往西边芒砀山去的。

现在天都要黑了,道长急着要往何处?」

他们现在出了北城门,而芒砀山在西边。

小羽犹豫了一下,道:「今日雍齿也来了吕府,他要帮贫道招募一群勇士,有大事要干。」

她说的是实话。

吕公乔迁之宴,沛县有头有脸的人都去了,雍齿可是沛县豪强。

而雍齿也和刘季一样,知道无崖子老道的不凡,想巴结她。

雍齿找机会跟她说了两句话,不等开宴,又跑回雍家庄了。

「道长,你若需要地痞流氓,可以去找雍齿。若要找英雄好汉,还要干『大事』,嘿嘿~」

刘季拍了拍胸脯,面有傲色,声音洪亮道:「整个沛县,只有我刘季能办成这事儿。」

小羽上下打量他一番,点头道:「你勇武不如雍齿,但你的确比他更有豪侠之气。」

刘季越发得意,笑着道:「道长您可能还不晓得,我十三岁起,便周游各地,是附近几个州郡有名的游侠儿。

外黄名士张耳,道长可认识?」

他自豪地指了指自己,「张耳,我大哥!信陵君,我大哥张耳的大哥!咱也是信陵一脉呢!」

这厮还真没吹牛。

刘季现在应该算「旧楚人」,因为嬴政横扫六合之前,沛县属于旧楚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将应验在他和项羽身上。

在更早的时候,沛县是楚国从魏国手里夺来的,老刘家也是从魏地迁居到丰邑。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就是魏国人。

刘季的老家,距离旧魏地非常近。

可以说,信陵君就是他们「本地名人」,刘季他们从小听信陵君的故事长大。

而刘季对信陵君异常崇拜,从小立志当游侠,成为侯赢朱亥那样的豪侠,还要为信陵君那样的盖世英豪效力。

可那时信陵君早已成为历史,他这个小游侠,没办法投奔偶像。

还好信陵君之后,魏地又出现一位享誉天下的名人,张耳。

张耳是信陵君的门客,有钱后也是信陵君的豪爽作风:只要有人来投,便收为门人。

呃,张耳的人生轨迹,几乎是刘季的翻版。也是少年立志当游侠,吊儿郎当地厮混,混得家境贫困,却凭名气娶了个财主女儿,这才有了些家产。

应该说,张耳丶刘季就是先秦时期,典型的游侠人生,还是比较成功的。

张耳当年是另一个刘季,却能投效信陵君,还有仙缘,比较幸运。

刘季少年时,跑到外黄,以游侠儿的身份,投入张耳门下,算是张耳的门客。

将来刘季发达了,张耳又反过来,跑过去投奔昔日的小老弟。

这是后话。

张耳与刘季关系很不错,铁哥们。后来张耳成了通缉犯,刘季也经常偷偷找到大哥,跟随大哥东游西逛。

张耳名扬华夏,小羽一进入神州,便听说了张耳的故事——呃,在城门口的通缉榜单上,见到了张耳的影形图,以及犯罪事迹。

刘季却没啥名气,至少外地人不认识他。

但凡刘季实力再强一些,或者为人狠毒些,有人仙水平,有高启强的手段,凭他的资历,早该扬名江湖,成为州郡大豪了。

他现在勉强算沛县豪侠,有「留学深造」的经历,却缺资源丶缺实力,混成个土鳖。

「你可知道,贫道找勇士要干什麽大事?」小羽道。

刘季表情严肃,沉声道:「无论道长要干什麽,我和我的兄弟誓死相随。我保证我们能做到,雍齿却绝对做不到。

他是个豪杰,我承认。

但他麾下恶少年,您也见过,都是乌合之众,是青皮无赖。

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馀,定然会坏了道长的大事。」

无崖子老道似乎被说动了,思索片刻,缓缓道:「贫道需要一百零八位好汉,帮忙演练一套仙法。

不干伤天害理之事,也不需要你们搏命。

相反,你若真有相助之心,必须提前发下誓言。

凡是参与仙法演练之人,不得对外泄露贫道的仙法,更不能用贫道的仙法伤害良民。

非到不得已,你们不得悄悄启动贫道的仙法。」

——所以,只要参与仙法的演练,就能学会仙法?

离开了道长你,我们还能继续演练仙法?

刘季压抑住心中的激动,拍胸脯道:「道长您放心,我刘季顶多小偷小摸丶坑蒙拐骗,却绝对不会胡乱害人性命。」

小羽沉默片刻,问道:「贫道一共需要一百零八位好汉,你能在沛县内,找齐全一百零八好汉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