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5章 自学成才(2 / 2)

加入书签

上级开会不都说了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家里面丶陈作家就是先富起来的,只要收入来源正常,也没人会说什麽。

等江南电影制片厂拿到陈作家的小说改编权,对比《摆渡人》和《云湖恋》,绝对能肥一波。

中影的收购价多半能给到顶格,明年的职工宿舍楼就有希望了。

最好是能够将这部电影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先例,以后就能源源不断获得陈作家的小说改编权,到时候江影厂也能和作协丶文联一样,建自己的「文艺新村」,还月月发奖金,羡慕死同行!

怀着满腔的期望,武厂长在门口换上拖鞋,此时也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陈凡。

这是他第二次见陈凡,上一次还是在过年前的江南文艺界新春庆祝晚会上,欣赏了陈凡亲自演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点也不比央台春晚上那位女歌唱家唱得差。

只可惜,江影厂在江南文艺界没什麽存在感,哪怕他是厂长,位置也比较靠后,加上陈凡唱完就走,也没能打声招呼。

此时见到真人,换好拖鞋以后,赶紧走过去,满面笑容地说道,「陈副主席您好,贸然求见,还望见谅。」

陈凡并没有远迎,甚至没有到门口迎接,本身他就大一级,又是对方有求上门,自然是拿足了姿态,就在沙发旁等候。

其实也是为了牢牢把握住主动性。

等武厂长快步走到跟前,他才微笑着伸出右手打招呼,「武厂长好,昨天接到何主席和方老的电话,我是翘首以盼啊。」

武厂长自然听出陈凡话里的客套。

不过他心里也有数,自己是来求人的,虽然陈作家的小说被上影厂嫌弃,其他小厂也心有顾虑,但跟江影厂一样光脚的制片厂其实也不少。

比如隔壁的扶栏电影制片厂,同样是58年就建厂,却在61年就停办,直到77年才重建,比江影厂还不堪。

江影厂至少还拍过几部话剧电影,那扶影厂就是一块光牌子好吧。昨天晚上他在宾馆给厂里打电话,就得到方老书记的通知,扶影厂的厂长书记也已经收到消息,正打算赶来上海,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这一次,许成不许败,不管陈副主席提出什麽样的条件,都要接着,务必保证拿到改编权,给江影厂取得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思绪转念间,他都忘了身后还有两个自己人。

反倒要陈凡主动相询,「这两位是?」

武厂长顿时反应过来,赶紧转过身,说道,「哦,这位是我们厂的制片部主任况明义,这位是办公室主任劳建华。

况主任也是一位资深摄影师,曾经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拍摄,比如《闪闪的红星》,还有《洪湖赤卫队》,他的摄影经验非常丰富,前年才调到我们江影厂,立刻被委以重任,现在还是我们江影厂的导演,拍过几部电影短片,反响很不错。

劳主任则是我们江影厂的老人了,从江影厂建厂就在厂里工作,对各个方面都非常熟悉,虽然江影厂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作品背后,都离不开劳主任的功劳。」

这一次出差,他甚至连助理都没带,而是带上厂里的「精兵强将」,寄希望于一举成功!

看到武厂长的态度,陈凡便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

既然以后多半还要靠他们卖力,陈凡自然不会再拿架子,立刻伸手握手,客气地打招呼。

寒暄过后,陈凡邀请三人入座。

姜甜甜立刻送来三杯茶,又帮陈凡换了一杯新茶,姜丽丽则送来装满坚果丶糖果的果盘,还有一盘冰镇的西瓜。

忙完这些,两人便携手上楼,去房间里吹空调去了。

可怜陈副主席只能在客厅里吹电风扇。

话一开场,武厂长便道明来意,他对着陈凡笑道,「陈副主席,昨天我们方老书记给您打了电话,也说明了我们江影厂的态度。

我在这里可以再次向您表态,虽然江影厂的实力,远远不能与上影厂相比,但是我们的态度和决心,也不是其他制片厂所能比拟的。

只要陈副主席将作品交给我们江影厂来拍摄,剧本怎麽改编,您说了算,电影怎麽拍,也是您说了算。

我们厂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执行单位,我们将派出最好的摄影师丶制片主任丶美工等等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将这部戏拍好。」

陈凡笑了笑,说道,「首先呢,非常感谢江影厂方书记丶还有武厂长你们对我的信任,关于小说里面几点需要忌讳的地方,昨天方老书记也都直接言明,并表达了态度,对于这一点,我是很感动的。」

顿了一下,他起身走到旁边靠墙的矮柜前,从抽屉里拿出几迭稿纸,走回来放到武厂长面前,坐下后说道,「小说你们还没看过吧,这个是小说稿纸,包括故事大纲,你们可以先看看。」

武厂长赶紧拿起来,发现有三份,便分给况主任和劳主任各一份,又对着陈凡笑了笑,才认真阅读。

陈凡也没干等,他掏出烟,给三人各散了一支,随后便叼着烟,拿起一本书翻看。

虽然他的知识面已经很广,可还是需要学习啊。别的不说,徐教授给他的书单就经常更新,尽管阅读量早已超过跟着徐教授读博士的十倍,可这位老人家似乎总是能找到适合他的书。

而且不拘古今中外,却没有脱离文学丶哲学的范畴。

正好陈凡自从买房以后,就没停下过藏书,卢家湾的二楼书房丶云湖老屋的书架上,加起来藏书就已经超过了一万册,更别说这栋小洋房的三楼和阁楼里丶在京城大宅的三楼上,也都堆积了满满的书架。

这些书可就不拘种类了,文丶理丶工丶农丶社科丶童话丶通俗丶演义,乃至于音乐丶美术等等艺术类书籍,几乎都有。

让他慢慢看的话,估计这辈子能看完就算好的。

此时他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本50年代的电影类专业杂志:《电影技术》,里面有许多电影制作的小技巧,很适合他这种半路出家的野路子。

(电影技术杂志)

当然,单靠野路子是成不了大师的,他通过一位上海作协的会员,从上海戏剧学院弄到不少老教材,保证看完就是正儿八经的科班生。

那位会员老同志本身是上戏的戏剧系老师,写过不少戏剧剧本,他也知道上影厂退了陈凡的小说,见陈凡要借电影制作方面的书籍,果断将自己的珍藏拿出来,就想看看,这位据说什麽都会一点丶还有钱去折腾的天才青年作家,后面会有什麽样的动作。

若是他想要自己拍电影,并且通过看书自学成才,那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