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9章 分享(1 / 2)

加入书签

第879章 分享

吃饱喝足,又借着抽菸的机会,在外面吹着冷风,和安全聊了一阵子他退居幕后丶由明转暗之后的细节,直到月上中天,陈凡才拎着俞可盈送的大箱子,带着姜丽丽和姜甜甜离开。

回到家里,姜丽丽顾不得去洗漱,脱掉外套丢掉沙发上,第一时间将箱子打开,顿时眼前一亮,蹲下来抚摸,「哇,好漂亮的喜被。」

陈凡将棉衣递给姜甜甜,走过去一看,不由得笑道,「呵,原来是苏绣,他们倒是舍得。」

姜丽丽将一床被面提起来抖开,只见红色的布面上,绣着一个个神态各异的小娃娃,其间有龙凤环绕丶以及男女老少几人,俨然是一家人在照顾着小娃娃,看着就很喜庆。

(苏绣,百子图)

姜甜甜挂好衣服走过来,看了看姜丽丽提着的喜被,眼里满是笑意,「这是催生呢。百子图,倒是个好兆头。」

姜丽丽俏脸微红,没接这个话头,将这件喜被放下,又拿起另一件。

陈凡走近看了看,说道,「这些『双喜纹』丶『缠枝莲』等传统图案,全部都是采用苏绣中的打籽绣法,每个图案节点都由绣娘手工绕结3圈丝线而成,可以确保十年洗涤仍不脱线。」

随即摇摇头,「不过这种喜被一般都是压箱底的,很少会拿出来用,更别说洗坏。」

他又拿起那件百子图喜被翻了翻,「百子图喜被源自于南宋时期的一件公主嫁妆,之后传到民间,一直是江南民间传统的刺绣图案之一,代表着繁衍和家族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于子孙平安丶吉祥如意和福寿康宁的美好祝愿。

他们倒是有心了。

这种苏绣精品喜被,一直都是专供出口的紧俏商品,难得他们能买到一整套,还肯送出来做礼物。」

安全和俞可盈早在南湖公社的时候就已经结婚,当时条件有限,不可能买到这种喜被,也不太可能是家里送的,当时环境还不对呢,讲究的是勤俭朴素,不会给家人用这麽「奢华」的东西。

至于去年生了孩子,也不会送这种东西,只会是「虎头被」之类小孩子的用品。

这套喜被,只能是安全他们想办法买到,留着给「重要人物」送礼用的。

这样一份礼物,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极高,不管对方是谁,也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都能拿得出手,算是结交人脉的最好物品之一。

改天问问他,这套东西是从哪里买来的,自己也买两套备用。

呃,好像不用这麽麻烦,给老舅打个电话,用他的贸易公司名义,给吴县苏绣厂下单,别说这种喜被,就连传说中的缂丝,也能成批购买。

而且还不用自己花钱!

就这麽办。

姜甜甜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便去给他泡茶,正好端着茶杯过来丶听到这话,不禁笑道,「你气势汹汹的上门讨礼物,他们可不得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陈凡打了个哈哈,没接她的话。

男人之间就这样,关系到位了,什麽礼节都放一旁。

当然,自己心里得有数,什麽样的事儿可以做丶什麽样的事儿不能做。比如人家单身的时候,直接冲到床面前掀被子丶扒裤衩都没事,可一旦结了婚,你就不能再直愣愣地往人家卧室闯,那不叫没礼貌,叫混帐。

不过冲上门去讨礼物这种事,还是算不得什麽的,尤其是对关系好的朋友来说,正常丶太正常了。

安全给的东西还不能差了,要是随便拿个喜盆丶热水瓶之类的东西敷衍,那就是不会做人。

他要是没能力,用喜盆丶热水瓶做礼物,陈凡也不会挑他的理,可既然有本事,那就得拿出好东西来,这样才能体现心意。

现在这份礼物,陈凡就很满意,东西很珍贵丶能显心意,也不辜负他们这几年的兄弟交情。

姜丽丽翻了一遍,便和姐姐一起,将喜被重新迭好,放在箱子里,等哪天天气晴好的时候,再洗乾净收好。

这时夜已经深了,三人赶紧洗漱完,补习了好一会儿功课,直到半夜才休息。

第二天一早,姜丽丽留在家里继续温习课本,陈凡则带着姜甜甜一起,去了一趟上影厂。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谢晋导演。

可能是昨天巴老提前打过招呼,谢导对陈凡的到来并不意外,简单寒暄过后,便拉着他请教西南那边的情况。

谢导问的问题很细,如果不是亲身在那里待过,并注意留心周围事物的人,极有可能很多东西都回答不上来。

不过这些问题都难不倒陈凡。

当地的风土人情丶自然环境,我军的行动细节丶对手的阴险狡诈……,等等等等,在陈凡的讲述中,谢导宛如身临其境,各种笔记记了大半个本子。

以至于姜甜甜这个原作者,只能一直在旁边听着,倒是跟着涨了不少见识。

弄清楚基本背景资料之后,谢导这才仿佛刚想起原作者似的,拿出厚厚的剧本,同姜甜甜讨论剧本细节。

陈凡自动隐身,坐在一旁抽菸喝茶。

只在姜甜甜应付不来的时候,他才插上一两句话。

但每一句话都是点睛之笔,深得谢导认同。

于是聊着聊着,姜甜甜又被动隐身了。

谢导拉着陈凡,从剧本聊到拍摄细节,乃至于人物的塑造丶个别台词的用字是否合适丶某个地方演员的应对是否合理……

本来陈凡只打算在这里待半天时间,与谢导讨论一下剧本,回答他的一些疑问,下午就去找巴老拿青年作家的名单。

结果被谢导拉着,连中午和晚饭都是在单位里面吃的,一直聊到深夜,解决了所有疑问之后,谢导才放他们两个离开。

看着陈凡开着车出了厂门,谢导才跟身边的人叹道,「可惜了,他终究是个搞文学的。如果他能专心从事电影工作,我国电影界下一代的领军人物,将非他莫属。」

其他人各自面面相觑,心里默默想着,不用您说,就凭那部还在疯狂抢票的《道士下山》,也能看出来,这位陈导演的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啊。

……

白白多耗费了一天的时间,直到正月十二丶2月27日,陈凡才从巴老这里拿到青年作家名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