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8章 嚣张跋扈(1 / 2)

加入书签

第428章 嚣张跋扈

安南,永安府。

受距离的影响,京中发生大变之时,「勤王大军团灭,舞阳侯殉国」的消息才传过来。

看着手中的情况,回想起以往共事的时光,李牧眼角忍不住泛出泪花。

他的军旅生涯中,有一半时间都和舞阳侯深度绑定,两人算是相互成就。

除了最开始,有相互利用的意思,后面都是真心相交。

发生了这种变故,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该替舞阳侯复仇。

一瞬间,他就给朝中的文官判了死刑。

甭管出于什麽样的动机,既然做下了此事,那就必须付出代价。

内心深处,他对永宁帝的不满,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明知道文官的举动是出于党争,作为皇帝不仅不阻止,反而顺水推舟。

没有永宁帝再三下旨催促,兵部的公文就算连下一百道,舞阳侯也会当厕纸。

看似是文官害死了勤王大军,实际上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永宁帝。

如果不是皇帝有意削弱勋贵系,李牧可不信文官有能力,强逼着皇帝下旨。

没有武将参与,纯文官发起的百官逼宫,能够吓倒永宁帝?

甭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李牧是不信。

当年先帝朝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文官逼宫。

先帝都没有露面,就被宦官镇压了下去。

永宁帝如果真不想下旨,有的是办法拒绝。

勤王大军的指挥和后勤,舞阳侯都是一把抓。

没有皇帝的参与,文官们除了嘴上过过瘾,实际上什麽也干涉不了。

「本侯欲为舞阳侯和无辜枉死的勤王大军将士复仇,诸位先生可有对策教吾?」

李牧一脸愤怒的问道。

封建王朝,臣子不能把矛头直接对准皇帝,但对准文官可以。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文武之争必然爆发,已经无需顾忌得罪人。

「侯爷,京中局势不明,暂时不宜妄动。

勤王大军遭人算计,京中勋贵丶外戚必然不会罢休,估摸着此刻朝中已经开始大乱斗。

如果朝廷严惩奸污,那麽一切好说。

倘若朝廷放任奸臣当道,那麽当联合成国公丶镇远候,以及其他勋贵外戚,共同规劝陛下亲贤臣丶远小人。」

兰林杰率先开口说道。

屁股决定脑袋,身份决定立场。

虽然他也是封建士大夫中的一员,属于文官阵营的一份子,但现在跟着李牧混饭吃,那就要站汉水侯府这边。

说的好听是规劝,本质上也是逼宫。

从破坏力上来说,武将逼宫导致的后遗症,远比文官逼宫严重。

一旦发生了,皇权将受到严重冲击。

「侯爷,兰先生说的不错,现在不宜大动。

不过我们可以先表明立场,让陛下诛杀奸臣。

只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牵扯到的文官数量太多,一下子针对那麽多人,怕是难以建功。

不如挑选其中的主谋,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王靖川委婉的规劝道。

文武之争,就是一个巨大的泥潭,陷进去就出不来。

纵使取得一时的胜利,也很难永远压制文官。皇帝的生性多疑,决定了对武将的忌惮远胜于文官。

皇帝不会允许,勋贵长期压制文官。

现在跳的越欢,未来反攻倒算之时,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此事休提,本侯绝不和这种乱臣贼子妥协。

甭管牵扯到了多少人,都必须追究到底!」

李牧果断拒绝道。

如果他是一名单纯的政客,优先权衡利弊,这麽干准没毛病。

可他的身份是勋贵,是大虞军队的主要领袖,军队才是他的根基。

妥协既对不起和舞阳侯之间的友谊,也会令军中袍泽失望。

安南都护府远离政治中心,就算得罪了皇帝和文官集团,也动摇不了他的根基。

安南人都能割据自立,他的底牌可比安南国强多了。

除了安南都护之外,他还执掌着两广军政。

按照原来的发展,两广总督任期结束,就会自动卸任。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还要不要卸任,已经变成了未知数。

如果条件谈不拢,为了谋求自保,勋贵系剩下的三巨头,都会霸着总督位置不放。

逼急了直接东南互保,断绝朝廷的钱粮供应。

「侯爷,您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乾脆列出一份污臣录,直接向陛下进行弹劾。

您只要肯带头,勋贵外戚必然响应。到时候面对朝野上下的压力,朝廷大概率会做出让步。」

卫新之隐晦的提醒道。

虽然打着弹劾的旗号,本质上这样的举动,依旧是在逼宫。

皇帝会不会惩戒奸臣不知道,但肯定会恨上他这个领头的汉水侯。

短时间内不发作,未来也会留下隐患,明显不是智者所为。

选择这麽干,就必须承受由此导致的政治后果。

「哈哈……」

「国难当头,吾辈男儿岂能因个人祸福而避之!

诸位先生的好意,本侯心领了。

可有些事,总得有人要做。

兰先生,替本侯起草奏摺,本侯这次要同时弹劾六部尚书和内阁诸公,以及那些把勤王大军推向绝路的奸臣!」

大笑之后,李牧豪气的说道。

按照现在的玩法,大虞朝迟早被他们玩没。

皇帝秋后算帐,那也要有秋后才行。

除了勋贵系意外崛起,练出了二十多万精锐外,大虞现在的处境,像极了明末乱世。

此时的大虞,就是风雨飘渺中的破房子。勋贵们现在乾的活儿,就是糊墙匠。

无论怎麽修补挂白,都改变不了房梁丶柱子,被蛀虫吞噬的现实。

暴风雨一旦降临,房子就会四处漏雨。

倘若有一天,糊墙匠们累了倦了,这座破房子就会倒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侯爷,真乃大丈夫!」

王靖川忍不住夸赞道。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无畏的英雄气魄,正是无数文人追求的终极浪漫。

为舞阳侯和阵亡将士复仇,符合儒家文化中的「义」。

「传令下去,准备祭品,本侯要祭奠舞阳侯和阵亡将士。」

李牧强忍着悲痛下令道。

复仇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他不奢望一份弹劾奏摺,就能定一众文官的罪。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权衡利弊。

永宁帝会做出什麽决定,谁也说不清楚。

……

京师。

局势没有按照永宁的计划走,安抚措施不仅没让文官们闭嘴,反而激怒了一众文臣。

消息泄露出去后,京中的士子都沸腾起来。

高举着孔圣人的牌位,跑到宫门前请愿。

一起参与活动的,还有一众文官。

只不过双方采取的行动方式不一样,士子们是直接在皇宫外喊口号,而官员则是选择了罢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