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捉虫)(2 / 2)

加入书签

村里安了电话,刘爱玲都没往回打一个跟家里联系联系。

吕翠兰想闹事的心情荡然无存,失魂落魄的回去,家里爆发出一阵嚎啕。周嘉妮吃完饭,刘家那边都没再过来人。她都奇怪,跟爸妈道: "当时村里装上电话不是打到厂里了吗?就没人跟刘解放说啊?"

周万里都愣了一下,前进大队装电话时间可不短了,闺女时不时往回打一个,他们找闺女也去邮局往前进大队打一个,还真是,都没有人告诉刘家,关键是刘爱玲自己也不说。

周万里笑了下: "这家人。"可真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张开山手术顺利完成、并度过危险期的第三天,刘解放在报纸上登了跟刘爱玲断绝关系的声明。

周嘉妮都忍不住吸了口凉气。

周万里看着报纸,拧着眉道:“听你说说,刘爱玲犯的事没严重到这程度啊,值当把刘解放吓成这样?"

刘解放肯定打电话过去了解详情了,事情就是有一说一,前进大队那边再气刘爱玲做的这事,也不会添油加醋往严重里说。

但刘解放还是怕一个当过小偷的女儿影响他的前途,直接登报断绝了关系。

够狠!

余慧芳有些唏嘘: “至于么?吕翠兰也不拦着。”

周万里小声道: “我刚知道,刘解放这段时间暗里没闲着,到处托关系,还是不死心想争一争。他也没想到他三闺女出这种事,又被嘉妮说开,担心白忙一场,这才赶紧登了报。"

又道: "一纸说明说不了啥,他还能真不认?等将来事情淡了,还是亲父女俩。"

周嘉妮也觉得,如果刘爱玲哪

天出人头地了,这报纸就跟没登过一样。

第二天双胞胎休息,周嘉妮上午带他俩去公园滑冰玩了一上午,下午去了医院。

张开山躺在那里还是不能动,但眼睛比刚来的时候有神多了。

倒是赵梅肉眼看着瘦了一圈,瘦虽瘦了,可瞧着脸上的笑容比以前还轻松,眉头也不会动不动就皱起来,整个人很舒展。

周嘉妮用饭盒装的鸡汤,还拿了两个二合面馒头,一饭盒米饭。

赵梅过意不去,非要给钱和粮票,周嘉妮没要,笑道: “先欠着吧,等哪天张大哥挣工资了,我让张大哥还。"

张开山高兴地咧着嘴笑。

怪不得小周同志在村里那么受欢迎,就是会说话,明明一个祝福的字都没有,但谁都能听出来这是最美好的祝愿。

赵梅也不跟她客气了,她欠小周的同志的太多了,债多不愁了,但心里都记着呢。

确定张开山的情况稳定了,周嘉妮拿上赵梅这几天做的发圈,出去找邮局往村里打了个电话,也正好问问什么时候往这边送货,先说了说张开山的情况,最后道: “那个两边带提手和圆南瓜造型的篮子样品做出来了么?”

接电话的是张宝生,道: “做出来了,怎么?百货大楼那边要?”只是才出来样品,样品甚至还没在厂里公开,这就有订单了?

周嘉妮笑: "没有,我想答复个人情。”她握着话筒道,“您也知道我爸妈是二纺厂的,可二纺厂的布不如一纺厂的好看,前几天跟一纺厂的销售科长搭上了话,他们那边才引进了海市的纺织技术和新花色,如果能从厂里进到货,可以改进一下收纳凳的布套花色,提高一下档次。要是有了固定供应,还能用在编织筐上,我准备出几款带布艺的编织筐,也是咱们的特色。"

"要是能弄到点好看的碎花布头,发圈也卖的更好。"

旁边的工作人员好奇地看了她一眼,竖着耳朵听个新鲜。

张宝生忙道: “行,你看着办就成。小邱说得大后天下午才能发走,到时候把那俩样品给你带上。"

"光把南瓜的那个放上就行,然后这两款样品照例每款做七八个出来,等我回去带上出去卖卖试试,看一下市场反馈。"周嘉妮一本正经地说着,最后

道, "大棚里如果有能摘的菜再捎点过来,当初帮咱收集资料的老师、二纺厂的领导还有我们街道办那边,我挨着送一点,除了表示下感谢,也是让大家看看咱们的成果。"

“成,成,这是应该的,我这就去看看,走的时候现摘。”张宝生这方面很积极,一点也不心疼,还道, "再给你家里捎点,让他们也尝尝鲜,这个算村里给的。"

"好!”周嘉妮没推辞,见邮局工作人员看过来,她故意道, "这两天大棚里都什么能摘了啊?"

张宝生只是如实汇报: “辣椒跟茄子都能摘了,黄瓜能摘个十来根,洋柿子也红了好些了,那丝瓜……"

周嘉妮学舌一样嘀嘀咕咕重复着,最后道: “行,到时候看什么能摘摘什么吧。”

挂了电话,附近的柜员忍不住问道: "你们在做那个塑料大棚实验?"

邮局往下派报纸,他们自己也是期期不落的看,对几年前的消息也记得清楚,所以从周嘉妮的只言片语中判断出来不奇怪。

周嘉妮笑道: “是啊,今年就是小试牛刀,只弄了半亩地。也是比较幸运,辗转联系上了塑料大棚实验团队,有人家远程指导着,不然不能一次成功。"

大家都聚拢过来,纷纷打听详细情况,还想让周嘉妮往这里送点,送多少他们要多少,周嘉妮先摆摆手婉拒了,笑道: “我们当地的饭店早盯上了,公社、县里还有市里也都想要。不过已经在扩建了,年底能出一批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如果有富余,到时候一定给你们匀点。"

现在她就是想买邮票。

柜员:买什么邮票啊,他们的好奇心还没得到满足呢,又七嘴八舌的问起她说的编织筐。光听描述就觉得很新鲜,还有什么发圈。

周嘉妮摆摆头让他们看自己头上戴的那个,接着还从书包里掏出一堆发圈,当场售完。

买了几套邮票,周嘉妮满意地离开。

到了接货的日子,周嘉妮让她爸跟着一起过去,她总不能带着蔬菜去百货大楼。

周万里小心翼翼的把那些绿油油嫩生生的蔬菜带回来,上楼的时候正好邻居出来投炉子做饭,看到他手里的鲜嫩的黄瓜、红彤彤的柿子还有辣椒,眼睛都直了,忍不住扬

声道:“老周,你这是从哪儿买的?"

周万里笑道: "前进大队那边自己种的,一会儿嘉妮回来带着出去谢谢那些帮他们找资料的。"有他们的一份,单独用草绳子捆好了,闺女也都交待了。

邻居的眼睛就跟黏在了那些菜上一样,眼馋的不行,一个劲地问: “还有多的没?有多的给咱匀匀啊!"

余慧芳出来解释,笑道: “淑琴,这是前进大队用来答复人情的。听我闺女说当时蒙着头准备做那个实验,但两眼一抹黑,特意打电话过来让她老师帮着找资料,费老劲了,这不比着人家的资料弄成了,不得先谢谢人家?"

理是那么个理,可看着真眼馋啊。

这邻居也知道肯定有周家自己的一份,不过人家不舍得分也能理解,毕竟分了她一点,旁人也来要怎么办?

不多时这层楼上的邻居都知道了,要不到,来看看总行吧?一时周家挤满了人。

有邻居嘀咕,都是下乡,怎么他们家孩子出去后,没有周嘉妮回来的这么频繁也就罢了,除了寄回点粮食,净写信回来要钱要票呢。

有人转身回家给自家出去的孩子写信,在信上讲讲这些眼馋的事也行啊。

等邻居们各自回家吃饭了,周万里才把其中的几样拿出来,小声道: “嘉妮说这些是给咱的,是村里给的!"

这种事都是互相的,张宝生一直惦记着周家的照顾,如今能拿出点稀罕东西,可不得有周家一份么。

姜新凤笑得见眉不见眼,道:“这菜种的真好。“

周万里道:“听说他们联系上了专家,专家指导着呢,肯定种的好。”

余慧芳收进屋里,道:“等嘉妮回来确认好了咱再吃,先紧着用,可别不够用的。”

姜新凤:“是这个理!”

惦记着送菜,周嘉妮交完货拿上部分货款就回来了。

她刚到家,听到她说话声音的邻居就过来,还是想要菜,周嘉妮笑道:“婶儿,年前着吧,拢共就半亩地的试验田,当地已经全部定出去了。不过大棚已经扩建了,要是顺利,年前能出一批青菜。我们村感激秋天的时候大家帮着创收,要是年底还有收成,优先给咱匀点出来。”

又道:“这次着实不够分的,中午

我们家做—大锅西红柿鸡蛋汤,到时候挨着分分,大家也尝口鲜。”

甭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面面俱到,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不说,听她提起秋天买菜的事,才知道那点事周嘉妮还记在心里,几个邻居听着甭提多熨帖了。

至于答应匀给这边的,周嘉妮肯定会找村里那边申请,人情这东西都是来回,流动起来,关系才能搭的越来越牢固。

不然下回还用不用人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