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拉响警钟(1 / 2)
第237章 拉响警钟
不仅印度缺美元,东大也缺。
虽然今年的汇率并轨改制,让情况得到缓解。
但根据规定,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外汇收入卖给指定银行,再由银行集中管理。
说白了,外汇额度还是不能自由支配,远没达到富裕的程度。
在听说阿希什用美元支付黑白电视机生产线,还一买就是两条后,那些正愁没地方淘汰破烂的厂商喜出望外。
他们纷纷主动找上门,好酒好菜伺候阿希什等人,只为把厂子里的累赘尽快出手。
最初30万美元的报价,因为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加入,竟然直奔20万美元而去。
最后还是有关部门看不过去,居中协调了这次交易。
魔都某电视机厂近水楼台先得月,两条八成新状况良好的生产线,折价45万美元。
本着首次交易,来日方长的原则,他们还送了阿希什两套维修备用件。
当然,在罗恩的首肯下,阿希什代表苏尔电器也礼尚往来。
他们和东大这里的几家电视机配件厂签了份合约,主要内容是采购某些核心部件。
按照约定未来两年内,苏尔电器将从红光丶上电等配件厂,进口20万只显像管和电路板。
没办法,显现管这种核心零件,印度搞不定,只能进口。
不过东大的报价非常便宜,14寸显像管每只20美元,折合人民币172元,约等于620卢比。
当接到阿希什打回来的电话时,罗恩以为自己听错了。
显像管这种东西,他不是没去国际市场谘询过。
同样的14寸显像管,欧美报价100美元一个,日韩便宜点,80美元。
东大的报价只相当于他们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妥妥的骨折价。
这还有什麽好说的,买啊!
其实他们不知道,东大的厂商在报完价后也忐忑不安。
因为这玩意儿国内产能过剩,而且还处于淘汰的边缘。黑白电视除了农村地区还有销量,城市居民早就不闻不问。
他们生产一只14寸显像管的成本只有100元左右,卖给印度佬172元,属实已经赚麻了。
接着奇怪的一幕出现了,阿希什想还价又不敢还,东大的厂商想让步又怕露怯。
麻秆打狼,两头怕。
最后阿希什试探性的要求他们承担运费丶以及后期的培训费用,东大厂商立刻答应。
好啦,一个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一个意外开拓了创汇渠道,皆大欢喜。
签约的时候气氛极其热烈,就和NEC在孟买签约时一样。
罗恩对这笔交易是极其满意的,他找到了财富密码。
电视机的主要成本就是显像管,约占整体的30%-50%,其他零件印度自己能搞定。
算上关税丶其他配件丶人工丶电力各种成本后,苏尔电器生产一台14寸黑白电视的总成本大概在1700卢比。
妈的,这下真造不如买了。
印度本土的黑白电视机售价没有低于8000卢比的,这怎麽玩?
有那麽一瞬间,罗恩甚至都打算以后就当买办了。
东大的产品到印度国内,完全是倾销,根本没有对手。
可惜买办的路走不长,过两年印度完全放开国门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盯上这块市场。
没有技术优势,不能跟上叠代的脚步,被淘汰是必然。
好在暂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罗恩完全可以先从买办开始。
1700卢比的总成本,对印度国内的另外两家同行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
不过这件事要低调,不能像和NEC合作时那样,大肆宣扬。
印度和东大的关系,懂得都懂。
罗恩只能悄悄的进村,不能打枪滴不要。
正好有NEC在前面掩护,问题不大。
根据阿希什的消息,从东大来的生产线预计一个月后就会到港,快的不可思议。
罗恩很期待,他想亲眼看看贴上苏尔logo的电视机下线。
然而北方邦老家的来电,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孟买这里的事,矿场那里有麻烦。
穆纳现在更觉得自己就是生活在天堂里,他不仅隔三岔五能吃到咖喱烤鸡肉,还能有时间看书!
多麽奢侈的一件事,那是有钱人和老爷们才有的特权。
现在穆纳也有这种特权了,那是主人给他的恩赐。
摆在他床头的几本书就是证明,从印度百科到社会风物介绍,包罗万象。
穆纳很珍惜这些书,就像对待卢比一样。
不过他通常不在屋里看书,因为那个多吉每次都会冷嘲热讽。
多吉一心想离开矿场,回到瓦拉纳西或者跟在他主人拉坦身边也行,但始终未能如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