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堂辩群臣!(1 / 2)

加入书签

第229章 堂辩群臣!

看到这个阵仗,就连定国公徐文壁都身体颤抖了一下,他偷偷看了一眼身后的苏泽,这才稍稍安心,然后迎上了兵部尚书霍冀。

寒暄中礼貌又带着生分,而剩馀的兵部官员都「无视」了苏泽,也没人上来接待他。

这一次苏泽踏足兵部,整个兵部的态度就和前几次截然不同。

果然,变法是一条孤单的道路。

所谓变法,就是打破原本的利益分配,势必会触碰到当权派。

武监就触碰到了兵部的利益,兵部自然要将苏泽视为敌人。

而这种敌意,不会因为兵部官员和苏泽的私交而改变。

每一个人都是很难背叛自己的利益,在掌控权力的同时,也会被权力本身支配,霍冀这个兵部尚书,也必须要为兵部的利益而战。

苏泽也确定今天的辩论没有侥幸。

一行人就这样来到了兵部节堂,这一次的安排就和上次不一样了。

兵部官员的座次都在上首,定国公和苏泽的位置在下首,而且只有椅子没有桌案。

徐文壁的脸色有些难看,兵部这态度,是不吝啬撕破脸了。

苏泽倒是坦然,众人落座后,兵部尚书霍冀寒暄了两句,就宣布这次辩论开始。

这一次皇帝为了避免刺激兵部,连内廷太监都懒得派了,反正定国公徐文壁也会如实汇报。

紧接着徐文壁宣读了皇帝的口谕:

「本次兵部堂辩后,兵部和定国公各上奏疏,详议武监之事。」

这道圣旨就算是皇帝的发令枪,等徐文壁宣读完毕,兵部尚书霍冀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

「陛下圣谕,议定武监章程,关乎国本,兵部上下不敢怠慢。首要一事,经费几何?户部度支艰难,去年东胜卫军费丶京营整饬开支甚巨。此『武监』一开,营建丶师儒丶薪俸丶学子廪饩丶军械耗用…桩桩件件靡费何止巨万?此款从何而出?莫非仍要挤占兵部边饷,抑或指望内帑?」

徐文壁瞥了一眼身边的苏泽,果然让苏泽说中了,兵部上来就捡起了最大的武器,钱从哪里来。

兵部众官员的目光也自觉掠过了徐文壁,他们也知道这位定国公就是摆设,真正来谈判的是苏泽。

苏泽站起来拱手说道:

「霍部堂所虑极是。培养国之干戚,非寻常育才可比。」

「陛下爱才心切,体恤边臣劳苦,更念及武备乃社稷基石,陛下亲任监正,武监生乃天子门生,武监入学后后的常例所需,皆如国子监廪生之制,全由内帑支付!」

这句话说完,兵部官员们纷纷议论开,显然他们也没想到,皇帝竟然这麽大方,愿意将武监生的学费都给付了。

但是很快霍冀又抓住到了苏泽的问题,他又问道:

「武监营造的费用呢?」

苏泽说道:

「武监和国子监一样,都是为国抡才,这笔钱自然应该国库来出。」

兵部议论纷纷,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满意。

不过苏泽也不用他们满意,霍冀上来就抛出财政问题,就是为了拖延武监设立。

现在皇帝既然同意了出资,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至于营造费用看起来很大,实际上现在武监可以用国子监的校舍,整饬下先将就用一用就是了,相比每年都要支出的学费,这笔钱可大可小,完全可以先把武监办起来。

而且苏泽还有一个筹款的办法,他准备单独写在奏疏里。

兵部官员们的脸色也严肃起来,霍冀的眼神微动,他也感受到了皇帝的决意,那霍冀也要考虑自己的站队了。

徐文壁神色激动的看着苏泽,刚刚还气势汹汹的兵部官员们,在苏泽这一番出击下,气势上泄了半成,果然抱紧苏泽的大腿就对了!

霍冀沉默,兵部侍郎曹邦辅表态,他问道:

「既言『育才』,当以何育之?兵书战策丶韬略方略,博大精深,当聘何等贤才为师?所授课程丶所用教材,如何审定?若任草莽不学之辈充任教习,误人子弟事小,若灌输些无君无父丶悖逆祖训的歪理邪说,岂不祸及京畿?」

又中了!

徐文壁对苏泽的敬佩更深了,兵部果然拿「教务」这件事开刀了!

苏泽不疾不徐的说道:

「曹侍郎所忧甚是。养正育才,其责匪轻。武监教务大纲丶教材编撰丶师儒延请,确需缜密规划。」

「此等费心劳神之琐务,非在下一介『教习长』所能全揽,亦非国公所长。鄙意,此等学务细事,当由兵部遴选饱学之士丶知兵之员牵头,会同五军都督府丶翰林院兵科官员,悉心拟定,呈陛下圣裁御览。」

兵部众人倒是有些意外,苏泽倒是没有在教务拟定这件事上多做纠缠,要知道苏泽在武监挂的职位就是这个「教务长」。

曹邦辅对苏泽十分的熟悉,见到苏泽「退后一步」,反而皱起眉头来,显然苏泽还有后手。

果不其然,苏泽又说道:

「然,有一请霍部堂丶曹侍郎体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纸上谈兵赵括之流,绝非陛下所期。故延聘之教习,无论出自兵部丶都督府或军中宿将,除熟稔典籍外,必得允其曾亲历行伍,通晓战阵实务,能操练兵马,善施号令。所授课业,亦须包含真机演训丶实地操练之项。此标准,乃武监育人根本,万望诸公慎之又慎。教材无论何人撰写,最终亦需陛下亲定。」

果然!

曹邦辅就知道,苏泽从来都是以退为进的。

在让出了教材编订的权利,却将教官的选任权力收到了皇帝手上。

这也确实是苏泽的作风。

无论教材是什麽,和武监生接触最多的,必然还是武监的教官。

而苏泽提出的,要求有实战经验才能担任教官,避免纸上谈兵,兵部也没办法反对。

曹邦辅一时语塞。

兵部接下了最繁重的编教材的工作,苏泽却牢牢抓住了「选任教官」这个核心权力,兵部只得到了名份上的好处,偏偏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对。

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连续上场,都在苏泽手里吃了瘪,兵部这边的士气更低了。

紧接着,兵部又开始挑刺。

一名官员站起来说道:

「苏翰林所说,武监最忌纸上谈兵,可武监所学的,终究还是纸上的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