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史上最牛马屁(求月票)(2 / 2)
府尊大人更是激动的连话都不会说,早就不会说的母语都给嘣出几个来。
赵安呐?
平静如水,一脸淡泊。
当然,这是表象,内心其实非常享受三人对他近乎膜拜的目光。
不错,他给八十岁的乾隆上了个「十全老人」的伟大称号。
这称号源于「十全武功」。
稍有变动,因为两征廓尔喀还没开始,清廷目前只是在调集军队丶筹措钱粮。
没有这两功如何能称十全?
八全丶九全哪有十全完美。
于是赵安就在两征大小金川丶三征准部丶一征大小和卓丶一征缅甸丶一征安南丶一征台湾林爽文外,另外替乾隆加了两桩武功。
一桩乃发生在乾隆登基那年的苗民起义。
这场起义始于雍正十三年,乃贵族苗民不堪忍受清朝官吏和土司剥削压迫发动的起义。
起义军以「苗王出世」为号召,贵州各地苗民纷纷响应使起义军增至四十馀万,迅速扩大到黔东和东南各地。
清廷为镇压这次起义,调集两湖丶两广及云贵川七省兵力数万人进行镇压,后又陆续调河北丶河南丶浙江三省清军入黔作战,然而起义军凭藉有利地形和清军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直到雍正死这场大起义都没有被平定,搞的雍正有点死不瞑目。
乾隆即位后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兼贵州巡抚总管镇压事宜,这才成功将苗民起义镇压。
论动员的军队人数,苗民起义的含金量绝对能排在前三全。
另一桩武功则是发生在乾隆三十九年的山东清水教起义,这次起义是由清水教首领王伦发起,起义军一度控制清廷的漕运大动脉运河,甚至有北上威胁京津之势。
规模虽不及苗民起义,参与人数也不多,但影响颇大,毕竟这是发生在清廷眼皮子底下的起义。
凑给乾隆也算合适,不算掉价。
此时府堂办公人员无一不被府台大人和两位师爷的举动惊住,人人脸上都充满好奇,不知赵安这个年轻人写了什麽引得府台举动如此浮夸。
「不知学生写的可令府尊满意?」
赵安这不明知故问麽。
「满意,满意,满意!」
总算会说话的知府大人把个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笑的抬头纹都出来了。
这真是捡到宝了!
「大人若上这摺子,皇上必龙颜大悦,大悦啊!」
夏师爷难掩激动,把个摺子草稿反覆看来看去,越看越惊,越惊越喜。
赵师爷感慨之馀说了这麽一句话:「有此折,大人必为皇上重用!」
「重用?!」
府台大人心中跟白莲花盛开似的,看赵安的眼神都不对了,真是万万没想到此子竟然能有如此天才的脑袋。
十全老人对应皇上的八十大寿,那简直就是绝配。
赏,必须要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