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七章 借钱呗,多大的事啊(2 / 2)

加入书签

须知钱庄借出去的每一笔钱,都会计算借贷人有没有偿还能力。

内部有个公式,拿出来一算就知。

一个府学教授一年最多只能捞几千两,撑死算他一万两,这点收入借一万两还行,借十万两?

你够还利息麽!

心下直摇头,觉得面前这个年轻的府学教授不是失心疯,就是存心来逗他玩的。

赵安知道光凭信用贷是借不到十万两了,却也不顾及旁边就差拿刀捅他的县尊大人怎麽看,很是认真的问人掌柜道:「若本官有抵押物,贵庄可否出借十万两?」

「抵押物?」

石掌柜抬了抬架在鼻梁上的镜框,「赵大人说的抵押物是?」

钱庄和当铺一样也从事典当业务,只是抵押物的价值必须高于出借数额,因此石掌柜并不认为一个府学教授能拿出价值十几万两的抵押物出来。

真要有这麽值钱的东西,卖了不就行了,何必来钱庄借钱付利息。

赵安还真有抵押物,在那脸都不红道:「本官拿扬州府学未来五年的学费收入作为抵押跟贵庄借十万两。」

这个抵押物不仅让石掌柜石化,也让丁县尊目瞪口呆。

「学费?」

石掌柜差点笑起来,他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学生能交几个学费?你扬州府学满打满算也就三四百个学生,除去拿朝廷补贴的,馀下学生一年能交多少?

二千两丶三千两,五千两?

算你一年收五千两,五年也不过二万五千两,你这府学教授怎麽好意思借十万两的。

越发觉得眼前这年轻教授是在这胡闹,也不知丁知县怎麽把人带他这来的。

「石掌柜可能不知道,下个月府学就要对外招收借读学子400人,届时至少有一万五千两学费收入,明年招收的学子要翻一番,算下来每年都将固定有三万两左右进项,这还不提学子们额外交的住宿费,生活费丶教材费丶校服费丶营养费丶踏青费丶小灶费」

赵安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掰,最后估了一个数。

「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扬州府学每年光是学子交纳的费用至少五万两,如此,本官以五年进项作为抵押跟贵庄借十万两,掌柜的认为本官有这偿还能力吗?」

「.」

石掌柜看了赵安十几个呼吸,因为赵安所说已经超出他对府学的认知,以他的专业知识很难判断此中蕴含的商业前景究竟是否可信。

而商业前景又是否能作为抵押物,他更吃不准。

毕竟抵押的不是实打实的值钱东西,而是尚存于纸面的一个规划,或者说只是对面这位年轻教授对府学前景的一种假设规划。

尚不存在的东西拿来抵押借十万两,除非疯了,不然一般人真做不出来。

石掌柜明显没疯,作为分行负责人,他的收入跟业绩是直接挂钩的,要是这十万两出了事那他的麻烦就大了,弄不好脑袋都得搬家。

借出去的那可是皇上的银子啊!

安全起见就要直接驳了,只隐隐又觉若府学真如对方所设想那般,还真就财源源滚滚收钱收到手软了。

有钱人为了孩子上重点,在乎那几百两学费?

左右为难一时无法给出答覆,遂思虑再三道:「赵大人说的这些在下从未听闻,也不知是否可行,不过在下可将此事上报总号,若总号认为大人所说值得出借十万两,那在下自当为大人办理出借。若总号不允,那恕在下帮不得大人了。」

「好!」

赵安听后也不废话,直接起身点头道:「不知贵总号最迟多久能给本官一个明确答覆?」

「半个月。」

石掌柜给出的时间符合这年头消息传递速度的,说是请示总号,实际应该是请示内务府广储司的负责人,甚至有可能直接报给和珅。

赵安对和珅最大的印象不是贪,而是精。

一个商业上的小天才,否则也不至于帮乾隆维持那麽久,据说和珅死前一直在酝酿开海禁同西洋贸易的事。

如果是真的,那眼光绝对是这个朝代的顶流了。

教育商业化蕴含的巨大钱景,想来和中堂一眼就能看穿,弄不好还能全国推广趁机大捞一笔。

打钱庄出来,丁县尊劈头盖脸就骂了起来:「王八蛋你疯了,十万两?你怎麽有胆开这个口的!就算你有来钱的路子,这十万两的利子都能压死你,到时还不上你怎麽办!

你这是玩火自焚,想死就赶紧跳大运河,别拉着本县!」

「不是,老丁你急个啥?还不上就再借呗,多大的事啊。」

赵安好心上前给县尊大人拍拍后背,省得真叫呛死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