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1章 打招呼 行方便(1 / 2)

加入书签

第270章 打招呼 行方便

安徽粮道被巡抚朱珪摘参一事很快传遍江宁城。

收到消息的娄老师震惊之馀第一时间将此事上报给了恩师丶两江总督孙士毅。

「摘参?」

孙士毅为之惊愕,放下手中公文不无诧异道:「本朝非重罪不得摘参,朱珪以摘参弹劾赵有禄,莫非赵有禄真犯了不可宽恕的死罪?」

着急之下问学生到底发生何事。

「老师,朱珪参赵有禄身为督粮道未得允许擅自开仓放粮为罪一,以放粮救民为名实隐瞒亏空为罪二,故以此两罪摘参于赵有禄,现赵有禄已被摘顶戴囚于粮道衙门。」

娄老师将了解到的情况说了。

过来摘顶戴囚人的是安徽按察使司衙门派来的人,不带个人恩怨,只例行公事而已。

「赵有禄上任江安粮道不过数月,能有什麽亏空?就是有,亦是前任所留,关他何事?」

孙士毅摇了摇头,觉得朱珪不是咄咄逼人,而是有点走火入魔。

作为曾经的军机处副相,孙士毅自是清楚朱珪为何与赵有禄为敌,也清楚朱珪背后的嘉亲王与和珅不对付,结果赵有禄这个朝野眼中的和珅「狗腿子」跟着受了池鱼之殃。

未来两江之前,孙士毅也不喜赵有禄这个幸进之人,但通过上次微服私访已经改变对此子的观感,无论其出身如何,又是否真受和珅提携,其为官却是值得世人肯定的,堪为廉吏表率。

仅因为赵有禄是和珅的人就执意对付,甚至不惜动用摘参,孙士毅觉得作为朝野清流名望翘楚的朱珪有违圣贤教诲,多少有点是非不分。

细细分析,多半是嘉亲王咽不下那口气。

毕竟,为了这个赵有禄,嘉亲王已经「折」了两员大将。

听了恩师所言,娄老师松了口气,旋又担心道:「纵是亏空与赵有禄无关,其未经旨意擅自开仓一事怕也难逃朝廷惩处。」

「若真是为民,赵有禄便不会有事。」

孙士毅给出的是不同看法,其举了个例子,也是督粮道擅自开仓放粮的例子。

乾隆二十六年山东德州洪水围城,督粮道颜希深此时恰好外出公干,满城百姓无粮可食,其母便代子做主命开仓放粮,事后颜希深将此事揽下自摘官帽听候朝廷处置。

时山东巡抚亦照规矩上书弹劾颜希深,然老太爷却说颜希深一心为民可堪大用,擢升四川按察使,后再迁湖南巡抚丶贵州巡抚丶云南巡抚,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若无此事,大真觉得这位颜大人后来能任数省封疆吗?」

顿了顿,孙士毅又举一例,同样是发生在山东,不过主角比起颜希深这位封疆大吏要有名气的多。

此人便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遇大饥荒,人相食,同样未经申报就命开仓赈灾,属员苦苦劝说,郑却道:「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结果救活万馀人,离任时数万百姓感活命之恩十里相送。

而老太爷同样也未处罚郑板桥,并在次年出巡山东诏郑板桥为「书画吏」,与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等共同参与筹备天子登泰山诸事。

简而言之,开国一百馀年来因灾情擅自开仓放粮的官员事后即便会被弹劾,也无人因此丢官甚至送了性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