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终章:林奇依然是林奇(2 / 2)
亚当.肖华不得不微微弯腰,才能将总冠军奖杯递到林奇手里。
他现在深刻意识到,林奇那句话说得没错。
他只是来帮忙管理这个联盟的。
不是来统治这个联盟的。
从一开始,他就不该不知好歹的去挑战统治者的权威。
所有这一切,都是统治者对篡位者的惩罚。
——
2019年9月。
麻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篮球之父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的故乡,也是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入选仪式的举办地。
本届一共有10个球员和两支球队入选名人堂,包括NBA传奇和WNBA球星。
今年的入选仪式来了许多大碗,篮球史上几乎所有健在的丶你能叫得出名字的传奇名宿,都全员到场,星光熠熠。
而他们的目光都只聚集在一个人身上。
以至于,倒数第二个发表演讲的塞尔维亚名宿弗拉德.迪瓦茨都在上台后开玩笑:
「放心,我不会耽误你们太多时间,我就只讲几句。事实上,我本来想上来说句谢谢就走的,但他们告诉我不能那麽干。所以,我还是讲几句吧。」
这样的自我调侃引得场下的宾客们纷纷大笑。
迪瓦茨没有说谎,他的演讲非常简短。
他刚下台,现场镜头就立刻给到观众席中一个高大的身影,以及他身后一颗正在嚼口香糖的卤蛋。
现场开始播放林奇的致敬视频,从他带领尼克斯走出淤泥,到他带领中国队拿到的两枚丶颇具传奇色彩的奥运会冠军。
林奇还未上台,现场那雷鸣般的掌声已然响起,生生不息,仿佛永不落幕的浪潮。
致敬短片播放过后,现场主持人庄重宣告: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欢迎演讲人林奇,以及他的引荐人,麦可.乔丹!」
这一刻梦幻非凡。
当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被同时呼唤,历史在此交汇。
林奇与麦可.乔丹并肩走上讲台,相互拥抱,并进行了一次跨越恩怨的历史性握手。
随后,乔丹优雅地做了个「请」的手势:「去吧,这是属于你的荣耀时刻。」
交响乐大厅内,掌声的声浪不仅未息,反而更加汹涌澎湃。台下无人落座,全场起立致敬。
从未有人在名人堂仪式上获得过如此规格的礼遇,纵是当年的麦可.乔丹也未曾经历如此夸张的场面。
林奇不得面带微笑,静静等待掌声平息。
这致敬的声浪持续了数分钟之久,才如同退潮般褪去,人们终于缓缓落座。
「谢谢,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给我的尊重,谢谢大家对我的喜爱。
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一直有人不停询问,为什麽你选择了麦可.乔丹?为什麽麦可.乔丹又主动联系了你?
我想说,真正的强者总是心心相惜,相互尊重,相互吸引。
我热爱麦可和公牛队在90年代缔造的传奇,那也曾是我奋力追逐的目标。
他树立了伟大球员的标杆,激励着后来者永不停歇地奔跑。
即使我们曾长久地存在分歧,但我从未否认过麦可.乔丹为NBA铸就的辉煌,以及他取得的非凡成就。
是的,即使你现在的选秀眼光令人疑惑,但那毕竟和你的球员生涯无关。」
现场迸发哄笑声,麦可.乔丹也并不是生气,只是笑着摇头:
「我非常荣幸,麦可.乔丹能作为我的引荐人来到这儿。」
掌声过后,林奇的演讲继续,他先提到了一些大部分人并不熟悉的名字:
「我想首先感谢博什科.乔基奇先生和弗拉德.杜罗维奇先生,作为我篮球生涯的启蒙教练,你们为我打下了基础。
2003年,在我与达科.米利西奇的斗殴事件后,我很惊讶你们居然在塞蒙篮协为了我而与篮协官员们据理力争。即使你们知道,我很大概率无法再在塞尔维亚本地联赛打球。即使你们知道,这样的争论可能会让你们也引火烧身。
那一刻,你们没有考虑职位,没有顾虑前途,心中只有我的未来。
是你们为我争取到远赴西班牙的机会,是你们将我推向了世界篮坛的视野。
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你们视每一个亲手培养的孩子,如珍宝般呵护。」
镜头给到大多数球迷并不熟悉的两个老男人,其中一个秃了头,连那标志性的,最后倔强的地中海发型都没保住。
其中一个满头银发,当年他作为一线队主帅去青年队考察时绝对想不到,自己的队伍里蕴藏着一个如此伟大的家伙。
「也感谢米洛斯.特奥多西奇,在篮球路上陪伴我最久的好兄弟。我们都经历重重困难,在还未成年的时候便去到异国他乡。重新适应生活,重新学习语言,重新适应强度远超青年队的比赛。
上帝啊,天才知道我们究竟克服了多少困难。
我们相互鼓励,相互陪伴。没有你同行,我也许坚持不下来。
我们不可思议的在成年人的联赛立足,我们一起在西班牙捧起了欧洲冠军,我们一起从男孩成长为男人。感谢你,夥计。」
台下,米洛斯.特奥多西奇红润着眼睛鼓掌,往事仿佛电影一般在他脑子闪过。
紧接着,林奇露出一抹坏笑:「也感谢你总是在防守端漏人,否则NBA球探不会知道我的防守能力究竟有多强大。我一直说,我的状元有一半是属于你的。」
哄笑声再度响彻全场,但米洛斯.特奥多西奇已经捂住了脸,肩膀微微抖动。
对他而言,那些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感谢时任皇家马德里篮球俱乐部主帅胡里奥.拉马斯,是你大胆的,破天荒的使用了我这个未成年球员作为首发出场,这让我至今保持着『欧洲联赛最年轻首发球员』的记录。
你的胆识给了我征服欧洲的起点,而我很荣幸用冠军回报了这份信任
更要致敬我的老队长阿尔贝托.埃雷罗斯。
当时,皇家马德里队内并不那麽太平。简单来说,我们有太多天赋凛然的球员,但一颗篮球显然有些不太够分。
是你选择自己做出牺牲,把机会留给了别人,平息了所有矛盾。
是你告诉了我贯穿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冠军法则:职业球员需专注胜利而非个人得失。
这扎扎实实影响了我未来十年的打球风格。
即使你在国王杯决赛最后1.7秒接球绝杀了巴斯克尼亚,你也只是说:我没那麽伟大。
当我初尝NBA的失利逃到马德里,是你提着妻子烤的面包登上佩尼亚拉拉峰,指着朝霞告诉我:『走捷径的冠军和踏踏实实的冠军不一样,接受艰难的旅程,胜利才会更璀璨。』
这帮我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阿尔贝托,这些瞬间铸就了我的职业灵魂。
很幸运我在马德里遇见了你,正是有你我才学会如何真正去做一个职业球员。」
镜头给到美国球迷并不熟悉的阿尔贝托.埃雷罗斯,虽然人们并不清楚他的事迹,但通过林奇的描述,所有人还是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听得出,他是个值得尊重的职业球员。
「由此不得不提到我的另一个领路人格兰特.希尔,你的那句话,至今仍刻在尼克斯队的更衣室内,时刻提醒着每一个尼克斯球员:荣耀属于为彼此燃烧的人。
在我还无法彻底掌控一支球队的更衣室时,是你帮我摆平了一切。
如果没有你,噢上帝啊,史蒂芬.马布里可能会提前好几年退役,因为他肯定每隔一个星期就会被我暴揍一顿。」
镜头适时切向忍俊不禁的马布里和微笑的希尔,现场笑声一片。
「我们都知道,你的职业生涯被误诊的伤病拖垮了,那甚至差点危及你的生命。自那以后,你总是信奉有伤就养的原则。但2007年总决赛,你为冠军打破了这个原则。G6你打封闭上场,带着肿胀的脚踝撑到最后。
正是这份坚韧,彻底点燃了我们全队的斗志,铸就了那座总冠军金杯。
你的韧劲丶你的智慧丶你对篮球的态度,始终深深影响着我。向你致敬,夥计。
然后,我的老朋友——史蒂芬.马布里。
提起你,我最先想起的就是我的垃圾话让你在奥运会上关键球三不沾。对我的首枚奥运金牌来说,那个三不沾至关重要。」
史蒂芬.马布里捂脸大笑,想起了那些傻逼的青春时光。
当年,那个被美国媒体称为「世纪之耻」的三不沾,几乎击垮了他的意志。然而,命运何其奇妙。正是那个在球场上「摧毁」了他的中国人,最终又在人生的低谷中拯救了他。
「我们一同经历了太多,两个年少气盛的家伙,从针锋相对到化敌为友,亲手为深陷泥潭的纽约尼克斯带来了曙光。
作为我最棒的帮手之一,两连冠时期那些精彩集锦里闪耀的,从来都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光芒,你是我最可靠的左膀右臂。
最重要的是,当球队需要重建时,你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近两千万的年薪,这给了我们重建的资本。
谢谢你史蒂芬,与你共事的那些年是我最难忘的时光之一。
别怀疑,你就是纽约的骄傲,你就是来自罗德岛的纽约之子。」
史蒂芬.马布里红润眼眶,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然后指了指林奇。
在他看来,林奇的伟大远不仅仅在于为尼克斯拿下了八个冠军。
而是彻彻底底拯救了他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
「特别感谢菲利普.桑德斯教练,虽然当我站在这儿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耐心丶智慧与谆谆教导,是我们成为王朝球队的关键。他是我见过最热爱篮球的人,也是最关心球员的教练。
泰森.钱德勒和格兰特.希尔初到纽约时,都曾难以适应这里的高压环境。是你,用一次次心理辅导帮他们渡过了难关。
是你,让更衣室里的每个人心紧紧相连;是你,让我们真正凝聚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集体。
感谢菲利普的家人专程前来参加我的名人堂仪式,这份情谊,我铭记于心。」
掌声过后,林奇话锋开始转向那些年轻球迷们更耳熟能详的战友们。
「嘿史蒂夫,不得不说,你和特奥有着同样的魔力。没有你,我那些DPOY奖杯,恐怕连一半都拿不到!」
这句带着调侃的由衷感谢,瞬间让现场逐渐变得凝重的气氛又重新活跃起来。
史蒂夫.纳什捂着额头在台下笑着大喊:「我就知道那混蛋要提这梗!」
「当然,还有你职业生涯末期那非常抽象的寸头发型,让我成功看上去更像个职业模特。
好吧,那些不重要。
我只知道我们在第一次见面商讨合作时就达成共识,常规时间你控球,关键时刻我接管。
我承认,我偶尔会打破这个共识。但你,一次都没有打破过。
你彻底放下了作为前MVP的身段,你甚至为了适配我,硬生生开发出了自己的无球进攻。你知道,要让一个控球后卫放下球权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我们说好了,要的不是一个冠军,而是一个王朝。
但我没想到,你会如此忠实地守护这个承诺。你甚至牺牲了陪伴孩子丶陪伴家人的时间,来兑现它。
史蒂夫,我们经历了太多,闯过了太多难关,我该怎样简短地总结纽约尼克斯时期的你呢?
我想了又想,2011年总决赛对阵雷霆的天王山之战,就是对你最好的诠释。
当时你的嘴唇被凯文.杜兰特的手肘完全打裂,而你做了什麽?
你一边流血,一边微笑着告诉凯文:『你们永远拿不到冠军。』
这就是你史蒂夫,你的坚持,你的决心,让我走上了成为传奇的高速公路,谢谢你。」
史蒂夫.纳什抿嘴微笑,他嘴唇上至今还有一道明显的伤疤。
「凯里.欧文,我知道你现在已经是个大球星了,但我仍忘不了你刚刚进入联盟时有多混蛋。
不过,你的成长速度非常快。职业生涯的第二年,你已经是一个成熟丶强大丶无私的职业球员了。
你是曼哈顿计划重要的一部分,你经历了大多数年轻人未曾经历的困难。
人们总说,是我带领你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球员。
不凯里,没有你,我不可能是现在这般伟大的球员。
吉米,你母亲说得没错,任何给予你机会的人,都会得到你的回报。
感谢你的坚持,感谢你不厌其烦的去防守对方最好的球员。你为这支球队奠定了拼搏丶强硬丶永不言弃的基调,你已然成为了尼克斯队球队文化的缔造者之一。
德玛尔,我知道无数人质疑过你。但你用事实证明,你是我最好的帮手之一。
很多人对你的病情指手画脚,认为一个男人抑郁就是懦弱的表现。
只有我知道,你是最勇敢的人。
扬尼斯,我还记得第一次邀请你去巅峰圣殿时,你居然连机票都买不起。现在看看你,你成为了一个超级巨星。
也许你觉得,你在2014年扮演的角色无足轻重。但我得说,感谢你对史蒂芬的那个三分防守。
正是那一刻,让我坚信我们能横扫俄克拉荷马雷霆!
还有你卡尔,你的臭脾气曾不止一次让球队陷入危机,但也很感谢你愿意听从我的建议。
我知道,要压制怒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为了这个团队,为了我,你做到了。
谢谢你卡尔,谢谢你创造性的发明了最佳防守球员项炼,谢谢你一次次用聪明的换人策略逆转局势,谢谢你愿意信任像扬尼斯这样的年轻人。
感谢詹姆斯.多兰先生,从我入队第一年你就非常支持我,让我成为了一个特权球员。
之后为了冠军阵容,你从不在乎成本。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未因为『老板不愿意花钱』这种事情而失败。
感谢你为我做了一个如此精美的纪功柱,那是独一无二的礼物。也感谢你为我做的雕像,感谢你的慷慨。
最后是我的母亲吴岚,对于你,妈妈,我不需要说太多。
贝尔格勒小小的厨房,承载了我大大的梦想。
在选秀之前,我向特奥保证,我被选中时一定不会哭。
但当大卫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还是哭了。
当时我并不是激动,我只是想起你为了我所坚持的点点滴滴。
我保证,我肯定会让你抱上孙子。但相信我,这是一个比六连冠更艰难的事业,所以我需要一些时间。
谢谢了,妈妈。」
「我要感谢的人很多,如果我一个个的说,恐怕今晚咱们都得在这个交响乐大厅打地铺。」林奇的话语带着一贯的调侃,却饱含真诚,「感谢所有与我并肩作战的球员和教练,无论聚光灯是否打在你身上,你们都是这部传奇不可或缺的篇章,谢谢你们!」
现场掌声雷动,大家都知道,演讲已近尾声。
但气氛中开始弥漫一丝微妙的诧异——林奇,这个踏着无数巨星登顶的王者,竟然全程只字未提他的对手们。
没有凯文.杜兰特,没有剃姆.邓肯,没有卡梅隆.安东尼,没有克里斯.保罗知名的62分和气球葬礼,没有科比.布莱恩特,更没有现在另辟蹊径,开发了一条新赛道,为历史得分王工程而努力拼搏的小八村塁。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林奇名人堂演讲中最具争议丶最炸裂丶也最「林奇」的时刻,降临了。
「也许你们都发现了,演讲是不是少了什麽。
我的对手呢?那些被我击败过的伟大名字呢?他们在我的『感谢名单』里,是不是该有一席之地?」
林奇微微停顿,让疑问在寂静中发酵。
紧接着,一个清晰丶稳定丶带着无与伦比确信感的声音响彻殿堂:
「遗憾地通知各位,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赢家,我觉得应该是我出现在他们的演讲中,而不是反过来。
就这样,谢谢。」
人们惊讶的表情和掌声混合在一起。
篮球世界最大的赢家,在登上最高荣誉殿堂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他的本色——绝对的自信,绝对的统治,以及对被他征服的对手们,那份理所当然的「遗忘」。
林奇依然是林奇。
——
林奇没有在名人堂演讲上提及他的对手们,这显然无法满足记者们的好奇心。
演讲后的采访环节,关于对手的问题还是如潮水般涌来。
他从容应答,点评着那些曾与他争锋的名字。
事实上,林奇很尊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我很尊重科比,正是彻底打垮了最巅峰的他,我才意识到,我能创造不一样的伟大。
「凯文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我并不恨他。」
「剃姆是卓越的,现在的年轻人居然觉得他历史地位虚高。呵,但凡懂篮球的人都不会质疑剃姆。」
他侃侃而谈,直到最后一个名字被抛出。
「媒体和球迷相信,如果勒布朗保持健康到40岁,他将成为NBA历史得分王。作为他的老对手,你如何看待他追逐这个纪录的计划?如果他真的成了历史得分王,他的历史地位会怎麽样?」
林奇什麽都没回答。
他甚至连一个字的评价都吝于给予
他只是微微侧过头,唇角勾起一抹清晰无比丶饱含着极度轻蔑与不屑的讥笑。
十分钟后,这段仅有五六秒捕捉到那抹笑容的视频片段,如同野火般席卷了整个网络。
比尔.西蒙斯转发了这条视频,并配文:
「对林奇这样手握八冠丶踏碎一切质疑的终极赢家而言。那个人,此刻连被提及的资格都没有。」
(抱歉,之前我是想写周四更新,结果打成周三了,浪费了各位父亲的期待实在抱歉,是我该死。)
(接下来还有完本感言)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