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已有取死之道!(1 / 2)
第150章 已有取死之道!
回到静怡轩,夏景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可以逃一个月的课了。
要是有不长眼的家伙,问九皇子为何不去上课,九皇子就掏出康宁帝的旨意砸在他的脸上,告诉他有意见去找康宁帝说。
不是他不想上课,而是为了完成康宁帝的任务,勤奋好学的九皇子依依不舍地中断了学业,舍生取义废寝忘食,奔波于退休返聘这个利国利民的项目里。
只要将张赞禹留下,项目就算成功!
这件事不急着入手,就像领导交代的活计一定要卡着极限完成一样。干得太快不只累人,还会招来领导的赏识——给你安排更多工作。
夏景思考起楚国和天门关的事。
这才是最要紧的,遏制楚国,能有效缓解宁氏王朝的地缘压力。
这件事情的难点是,如何引起康宁帝的重视?如何让康宁帝觉得,楚国正在谋划天门关,并且即将成功?
康宁帝整日坐在养心殿里,朝堂上的大臣是他的眼睛,各地送来的摺子是他的耳朵,想要让康宁帝重视,首先要让他的耳目重视。
夏景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荆王。
荆王是康宁帝的弟弟,是现存的七个王爷之一。
先帝当然不只生了八个皇子,但去掉溶于水的,死于风寒的,背后中了八枪自尽的,只剩下了八个人。
再去掉康宁帝,还剩七个王爷。其中三个或是没什麽才能,或是早些年站队错误,被排挤外出了权力圈,在家养老。
另外四个,各有各的长处,在朝堂各处任职。
这四人,被大臣们称为四大王。
荆王就是四大王之一。他是诸多王爷里,唯一一个领过兵打过仗,军事水平还不错的王爷,康宁帝因此倚重他。
年初,宁氏王朝和燕国的和谈,就是荆王代表康宁帝去的,谈判结果让康宁帝很满意。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荆王不领兵——康宁帝不放心。荆王在京城有另一个闲职,——上书房艺术老师。
除了领兵打仗,荆王在琴棋书画上的造诣也挺高,虽然称不上大家,但教导教导小皇子们足够了。
夏景刚到上书房的时候,荆王打仗去了,等燕国战事平定,荆王回京,又先陪了家人,到现在,只去上书房瞧了一眼,根本没开课。
九皇子想要接触他,但找不到时机。
总不能偷跑出宫,去荆王府找他吧?一个皇子,私自接触一个领兵的王爷,不说康宁帝怎麽想,朝中的大臣们也不会答应。
除了荆王,其他适合的人选也不少,比如张赞禹。
但是荆王最佳,这个最佳不只是因为他的王爷身份,更因为他能提携提携萧继达。
虽然闲时不领兵,但跟着荆王打过仗的将领很多。军中两大派系,一个是以端妃家丶云嫔家为首的勋贵派,还有一个,就是大都受过荆王提携的,从基层升迁上去的平民派。
本来,以九皇子和云嫔的关系,萧继达可以动用勋贵派的资源,但不巧,端妃的话语权更大,而端妃排斥静怡轩。在端妃失势前,这条路没有可能。
剩下的,只有荆王一系了。
夏景等待着,要是实在没有机会,那只能去找张赞禹了。
……
没让九皇子等太久,在匠作监的玻璃工坊能稳定产出玻璃,在肥皂工坊刚在城外建成的时候,夏景遇到了荆王。
不是在上书房,而是在御花园,不是因为学业或是艺术,而是因为水池里的鱼。
下晚,夏景和忍冬刚在水云殿习完了武,泡完了药浴,天色不早,他们急匆匆往静怡轩赶。
路过御花园,夏景见到水池边蹲了一个人。
对方穿一身黑袍,人高马大,不像是太监,更不像是皇子。
夏景来了兴趣,转到对方的正面,瞧了瞧他的长相。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让忍冬在一旁等着,夏景走向黑袍男人,在他的身边蹲下。
水波荡漾,金光闪闪,殷皇后养的锦鲤在日光里游动,仿佛披着一身金衣。
荆王宁纪余扭过头,看身旁多出来的小男孩。
「吃晚膳了吗?」他问。
「没。」夏景摇摇头。
「饿了吗?」他又问。
「嗯。」夏景点点头。
荆王跟着点点头,目光又瞧向了池子里的锦鲤。
他卷起袖子,厚实的手掌浸在池水里,锦鲤围在他的手边,啄他的老茧和疤痕。
他问:「这几条都是什麽品种?还挺亲人。」
夏景摇摇头:「不知道,但我知道它们的名字。」
「哦?它们都叫什麽?」荆王好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