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2 / 2)
张怀民一行五人下了飞机又坐火车又转公交车才到事发地公安局。
其他人在飞机上看东西头晕,张怀民不晕,留意到死者是三位年轻女性,确实是连环闪人,但不能确定是报复杀人还是见色起意。
到县公安局,张怀民提出这一点,所有人侧目。部里先派过来的专家问:“都是年轻女性还不能判断吗?”
“只有最后一位受到侵犯。我更倾向侵犯是顺便,其实嫌疑人见不得别人有妻子他没有。他不敢杀男同志便欺负弱者。”张怀民话赶话说到这一句,灵机一动,让当地民警把死者资料给他。
队长立刻告诉他前两个已婚,第三名死者有对象。
张怀民带来的小兵不禁说:“他心理变态啊?”
张怀民横他一眼,部里的领导还没开口他插什么嘴。年轻的刑警低头躲开他的视线。张怀民问排查情况。
先前苏笑笑朝外看,张怀民就意识到现在的天不适合到处窜。这一路上公交车几次打滑,如果是外地人,怎么可能险象环生几次后还有心情杀人。所以他愈发确定是当地人干的。
张怀民看到案件内容,最后一起是一周前,一周前这边没下雪,但市里下雪了——今早火车晚点,张怀民问工作人员还要多久到,工作人员告诉他不清楚,最近经常停运之类的。如果是流窜不可能不提前买票。案发当天市里下雪,他是有多大胆明知道可能走不掉还犯事。
还有一点,没有留下指纹等有用证据,死者体内也没有别的,说明凶手计划周密。张怀民觉着奇怪,有钱买套没钱嫖吗。
来的路上张怀民看一下,这个小城说小也不小,整个县城包括底下乡镇至少有八十万人。去掉女性和未成年男性以及老人,也该有十万青壮年。
张怀民下乡办过案,很清楚县公安局和派出所有多少人,不可能短短几天摸排清楚。
在人家地盘上,张怀民没敢直接质疑,问部里的几位领导和痕检专家:“我们先开个会商量商量?毕竟刚来什么都不了解。”
部里的领导是军人出身,没上过大学,但尊重大学生,就表示先去招待所。
到了招待所,当地民警离开,先前就听出张怀民话里有话的领导问他怎么想的。
张怀民道:“交通不便,流窜作案的可能性极低,我认为是当地人。没查到可疑人,应该是当地民警排漏了。”
痕检专家道:“已经查了三次。”
张怀民:“一天下来精神疲惫,容易忽略细节。比如民警查房,我说屋里只有我们几人。”指着他的小兵,“他躲在被子里,民警一进来就可以看到。可是据我所知,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地窖。”
专家不禁问:“这里不是西北,也不是东北,怎么会有地窖?我们去村里查过,萝卜白菜都在厨房里放着。”
张怀民:“窖红薯。”
几人脸色微变,显然忽视了这一点。随后几人转向领导,请他拿主意。领导沉吟许久,决定再查一遍,挨家挨户,以人口普查的名义,必须见到本人。
这次查的细,仍然没有可疑人。
部里的领导发现张怀民好像不意外,就让他说说他的看法。张怀民问:“外出打工的该回来了吧?”
大部分民警点头。
张怀民:“没有回来的重点排查。去了哪里,怎么去的,都记下。”
部里的几人朝张怀民看去,他还怀疑人躲在地窖里不成。
张怀民确实怀疑不是流窜作案。先前从市里转车跟公交车司机聊几句,司机开了二十多年车没有听说过这么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