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1(2 / 2)

加入书签

慢慢悠悠过来的村民闻言接道:“以前也要面子。说起来有二十年了。人家给他家老大介绍对象,他嫌男方家兄弟多,穷的吃不上。我们就说你家老三在城里,叫他给你闺女介绍个工人。他说老三看不起他,闺女就是不嫁也不找他。”朝刘小叔家看一眼,“兄弟几个都是这脾气。老大家的老二和老五的大儿子以前找不到对象,还是团团他妈经常给他们寄东西,大家觉着团团的爸妈愿意拉他们一把才帮忙张罗。”

这么一说大家想起来,苏笑笑跟俩堂兄弟年龄相仿,但他们的孩子比团团小好几岁,最小的小十岁,就是因为结婚晚。

几人正想继续,看到从南边来一群人,正是刘二伯的两个女儿带着丈夫孩子来拜年。几人把话题扯到彼此孩子身上,说他们也可以找对象。

刚才长篇大论的那个村民道:“再等等。家里有钱还愁找不到媳妇吗。现在找跟过两年找可不一样。”

现在住着土瓦房,说你有钱,女方父母不信,兴许你找亲戚邻居借的呢。房子盖好,再添一两件家用电器,你说没钱也没人信,届时介绍对象的能把门槛踏平。

话音落下,刘二伯的女儿女婿到跟前,几人跟他们打声招呼就说:“家里有人。”然后两姊妹就回娘家。

刘小叔家大门敞开着,她们看到在院里逗小孩的团团,见着刘二伯就问:“苏笑笑今年又没给你们拜年?”

苏笑笑她二大娘点头,刘荷嘀咕:“就她还上过大学,还不如我这个小学没毕业的。”

刘二伯赶忙说:“少说两句。这正有事求人家。”紧接着把前院几个小子在南方打工回来的事告诉闺女和女婿,又指着大外孙说,“那谁的外甥比他小一岁,我觉着人家工厂不要,结果真把他留下。”

钟二娃徒弟的母亲跟刘荷同岁,小时候经常一起给生产队放羊割草。那小子的妈喝药死了,刘荷还在家哭一场。因为这层关系,听说那孩子跟他表哥去了南方她忍不住担心,特意问过她爹那么小能干什么啊。

听了这话,刘荷问:“挣到钱了?”

“这不清楚。不过那小子比去年高了,衣服看起来大,不知道谁给他的,但干干净净的,也没有补丁。穿着他姥做的棉鞋,半个小时前还在这边转悠。”刘二伯仔细回想,“可能在厂里常年不出来捂的,白白净净的像换了个人。”

苏笑笑的二大娘断言:“没受罪。我看腰板都直了。以前低头含胸畏畏缩缩的,我以为那孩子迟早得长歪。”

刘荷看她爹娘:“啥意思?叫我去求苏笑笑啊。”

她娘:“你又没跟她吵过架。”

没吵过架她也不想找苏笑笑,因为这两年她丈夫没动过手。

其实她应该感谢刘庄一家和苏笑笑。刘庄的大哥支持离婚,

她回到家又跟丈夫说娘家人叫她进城打工,她丈夫担心媳妇没了,孩子没妈,几次想动手都忍下来。

在刘荷看来她和丈夫没到离婚的地步,苏笑笑建议她离婚就是不为她考虑。现在叫她低头,不是自打耳光吗。

刘荷让儿子去她爹店里,而她刚起个头,她弟媳妇就拦下,店里用不了那么多人。

刘荷丈夫有个小心思,来的路上想着怎么说这事,此刻他觉着机会不错,就说这两年听人说往北方倒货赚钱。他连襟也听人说过,想干这种买卖,但也听人说过路上不安全,就趁机撺掇小舅子试试。

随后一家人聊起这件事,直到苏笑笑回去他们都没出现。

春夏之交,洋槐花开,庄小婶给苏笑笑送一大包。

庄小婶和刘小叔这两年很少在店里,改在家种地照顾孙子孙女,店交给儿子打理,儿媳妇的饼卖完也去店里。赶上星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