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2 / 2)

加入书签

几个学子大气都不敢出,私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供出甄管事。若是真供出了甄管事,作弊藏抄子事小,那他们有些人中以往买的那些文章试贴诗怕不是都要被一股脑泄露出来了!

诸葛夫子重重挥袖,朝着门外喊了声:“知文,去唤这四位学子的家丁仆人把他们带回去反省,什么时候书抄完了会默会背再把他们送来私塾!”

书童知文连忙应了声:“是,夫子。”垫脚记了记坐着的人,扭头就跑出院子。

诸葛夫子这才看到门口立着的魏承和罐罐,望他一眼后道:“进来吧。”

魏承带着罐罐进了书室,就发现不少学子的目光都落在他二人身上。

魏承拱手道:“夫子昨日允我兄弟二人来私塾读书,小子今日特带薄礼前来拜师。”

诸葛夫子看了眼他带来的满满一背篓束脩礼,沉声道:“你既是学东带来的学子,就不必备着这些。”

魏承谦逊道:“承蒙李老夫人照拂,引我兄弟入夫子门下学习,但我二人出身乡野,家中无长辈许学东脩金,我们来读一日书,就让夫子就废一日心神,如此便致送些束脩礼,还望夫子收下。”

诸葛夫子不答,却问道:“你一无族亲,二无长辈,又有幼弟要养,读书辛苦,读成更难,你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不能。”

魏承道:“不瞒先生,小子起初想读书只是为了识字认字,从未想过能下场科考……”

这话一出,身后坐席传来几声嘲笑。

魏承面不改色继续道:“小子从未读过书,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读透读通,若是学不透,那是小子命在田野,若是侥幸能学透,小子定会竭力一试。”

“你倒是灵活。”

诸葛夫子视线落在魏承脸上好一会儿,感叹一句:“童子五岁开蒙,八岁结束,你今年九岁,说来实在是耽误太多,可你没读过村塾族塾,言辞作风却不输于人,想来是个稳重知事的孩子。”

魏承知道这是夫子在夸他,赶紧道:“谢夫子夸赞。”

“也罢,那我就收了你的束脩,日后就在我门下好生读书。”

诸葛夫子对一旁立着的知采道:“去准备拜师礼。”

知采应了声:“是,夫子。”

一听这话,魏承暗自松了松攥紧的拳头,心头也有些紧张。

没过一会儿就见着知采捧着个盆落在椅上,在知采的提醒下魏承和罐罐先是净了手,然后向前走两步,将准备好的束脩送到诸葛夫子眼前,诸葛夫子收下后,二人又行跪拜大礼,诸葛夫子将一本《论语》赠给魏承二人,又训诫几句之后这拜师礼就算成了。

魏承和罐罐还没落座,就听见院外传来嘈杂声响,原来是那几户人家来接闯祸的几位学子。

魏承好像看到了李家的一个家丁,再去看他身边的蔫头蔫脑的人竟然是最先挨打的蓝袍学子。

眼下书室也就只剩下五六人,那五六人年岁都在十一二三,坐姿端正,内敛文秀,似乎很受诸葛夫子喜欢。

待诸葛夫子指点过那几人的文章后就拿着本薄书来到魏承和罐罐面前。

诸葛夫子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