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6章 再现天价全球悬赏,只求能看懂陆安的论文(2 / 2)

加入书签

此前,他更多是以一个成功企业家和科技巨头的形象为大众所熟知,但现在随着他解决NS方程的消息坐实,尽管无人能完全理解,但无人敢质疑,以及那篇引发全球智力震荡和1亿美元悬赏的论文。

他在民间大众心中的地位更上十层楼。

[陆安已经不仅仅是一位企业家,他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巨匠!]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学,高斯是数学王子————现在,陆安解决了NS

方程,这是足以与他们比肩的成就!]

[他一个人,可能推动了人类科技进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星流」只是第一个应用,天知道后面还会有什麽!]

[爱神用尽后半生都没有完成将引力与电磁力结合的统一场论,不知道陆神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解决?]

[我觉得未来可期,毕竟陆安现在也才26岁啊,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的确很震撼,但似乎又显得出奇的合理,历史上的那些巨匠天才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创造的,最典型的就是爱因斯坦,老爱提出狭义相对论时也才26岁,广义相对论的提出也才33岁。]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惊人的相视。]

[以前觉得天才」这个词用滥了,直到看到了陆安——]

[零零后的天塌辣,以后的大学课本又要变厚辣————(飙泪笑.jpg)]

[俺丝毫不慌,因为俺已经毕业了————(柴犬.jpg)]

不但民间大众对陆安顶礼膜拜,就连殴镁的那些学术界的大佬们,也都频繁地将他的名字与科学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并列,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一方面确实是服气的,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把陆安抬到那样的高度才不会使得他们显得过于无能。

媒体界也频频报导,陆安的生平尽管大部分是公开的简单信息,但被反覆挖掘和传颂。

他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崇拜的偶像,象徵着人类智力所能达到的巅峰,以及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力量的极致体现。

——

无论是元界智控,还是星界动力航天,也因此被笼罩上了一层更为耀眼的光环。

不再仅仅是商业公司,更像是一个由当代「神明」执掌的丶掌握着宇宙某种底层密钥的「神殿」。

这场由一篇178页论文所引发的全球智力角逐,必定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迷宫的出口在哪里?谁将成为第一个找到「彩蛋」并享誉世界的人?那1亿美元最终花落谁家?亦或者是,这一切最终只是更加证明了陆安那卓然于世的丶独孤的智慧高度?

所有人屏息以待,关注着这场前所未有的科学盛宴。

而陆安,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已然在不知不觉中屹立于浪潮之巅,俯视着由他亲手搅动的这一切风云。

面对外界的悬赏丶狂热与极致推崇,身处浪潮中心的陆安异常平静,他已专注于两家公司的下一步发展。

2017年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落幕收官。

无论是元界智控,还是星界动力航天,今年都算是完美收官的一年。

不过陆安刚刚进入新开年,他就准备要搞新的大动作,也是按照他的计划排程如期推进的事情。

时间来到2018年1月3日周三。

——

上午,陆安来到了星界动力航天总部,跟随他一并过来的还有外出就会形影不离的私人助手兼随身保镖灵曦。

公司的战略会议室里,此刻围坐一堂的是星界动力航天的核心团队成员,王铁军丶吴光裕丶彼得罗夫丶罗曼诺夫等一众世界顶尖航天工程专家。

他们可都是一等一的多面手,造火箭丶造飞机丶造空间站都不在话下。

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星箭一号」石破天惊的首飞成功和「星流」仿真软体工具的横空出世完美收官,但此刻,没有人沉溺于过去的荣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未来,而此刻聚焦于同样在会场的陆安身上。

陆安站在会议投屏面前,身姿挺拔,他环视着一众与会者。

「2017年,我们证明了星界速度」,我们用时18个月,走完了别人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的路,星箭一号」的首飞成功,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他调出「星箭一号」的项目状态图。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完成星箭一号」的全面定型。」

「密集的验证发射丶极限工况测试丶回收复飞检验,一项都不能少。」陆安有条不紊地说道:「目标是将可靠性提升到99.5%以上,实现快速周转发射能力。」

顿了顿,陆安接着说道:「下半年,启动量产化。沿海新建的超级火箭工厂预计在今年5月份完工投入运营,届时便实现星箭一号」的模块化丶标准化批量生产,将单箭生产成本在现有基础上再降低30%。」

与会的灵曦垂眸一言不发,迅速的展开会议纪要,在场的人也没人会想到她是仿生人。

「毫无疑问,星箭一号」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能力,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星辰大海的大门。」陆安转过身,声音沉稳而有力,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但是————」陆安话锋一转,切换了幻灯片,聚焦在了近地轨道LEO区域,「发射服务只是基础,就像修路是为了跑车,我们造出了强大的星箭」,仅仅是有高效的卡车」还不够。」

陆安转身回过头来看向众人,「我们把东西运上去干什麽?太空运输的需求,不能只等待别人的订单,如果需求不足,那我们就自己创造需求。」

在场的吴光裕等一众航天工程专家们目光一凝,看这架势,这位年轻的掌门人又要搞大的了啊。

「星界动力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将不仅仅是火箭的叠代,还要建构一个属于我们,也属于未来的丶永久性的近地轨道战略支点,一座超级空间站。」

陆安挥手间,会议投屏再次切换画面。

地球近地轨道上,一个庞大丶复杂丶充满几何美感的巨型空间结构模型被快速构建出来。

其结构之宏伟,设计之精妙,让在场所有见多识广的工程师都屏住了呼吸。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