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根正苗红,将门之後(2 / 2)
也是从那个时候,南宋朝廷就密令皇城司开始调查杨过了。
不过他们调查的结果,也都是杨过想让别人知道的信息。
杨康在杨过没有出世前就死了,而且他本质上也不算宋人,在宋地的「亲朋好友」就只有郭靖夫妇。加上金国也已经灭亡了。杨康又自幼生长于赵王府,平民朋友基本没有,而且即便有认识他的,如今也都在南宋的国境之外,并且他们也不跟杨康叫杨康,而是叫「完颜康」,是正儿八经的金国皇世子。跟一个葬在铁枪庙里的孤坟,根本挨不上。
因此南宋朝廷对于「杨康」这个身份的调查,基本上算是「查无此人」。
南宋朝廷也只当杨过的亲爹杨康,是杨铁心杀害官差,外逃到金国后,娶妻生子留下的后人。
最后皇城司对于杨过父系亲缘的调查,也只能从郭靖这边的线索,查到牛家村杨铁心的身上。
而杨铁心虽然在南宋是个杀害官差的逃犯,但当年他在牛家村的邻里也尚有人存世。皇城司去户部查阅族谱,他也确实是抗金名将杨再兴的后人,只不过偏的有点远罢了。
而至于杨过的母亲穆念慈,她虽然是临安荷塘村人氏,但穆念慈的原名根本不叫这个,「穆念慈」这个名字,是杨铁心收养穆念慈后,为穆念慈另取的。因此在南宋这边也没查到穆念慈的底细。
而穆念慈这个身份,在江西上饶的小村子里虽然查到了,但穆念慈没有户籍,当地的地保只得登记为金国南逃下来的流民。
南宋朝廷查来查去的结果,唯一有价值的,也就是从郭靖这边查到了杨过的祖父叫杨铁心,多年前杀死官差外逃,而杨铁心也确实是杨再兴的后人。其他的什麽也没查出来。
不过这点调查对于南宋朝廷来说也足够了。起码证明了杨过的「根正苗红」
。
正所谓「国危思良将,世乱念忠臣」这让苦于蒙古入侵,而束手无策的宋理宗心中大喜。对杨过也起了招揽之心,特命贾似道找机会跟这个年轻人接触一下,看看他有没有「为国效力」的意图。
因此贾似道特意传书吕文德,跟郭靖接触一下,之后引荐这位少年英才。吕文德才对杨过这般客气。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郭靖也很有才华,但他做过蒙古人的金刀驸马,征西大元帅。宋庭虽思良将,但有这两个履历在,莫说是大宋这个重文轻武的朝廷了,估计历朝历代有胆子重用郭靖的也就只有李二凤了。
哪怕是破格录用,郭靖暂时也没这资格。
因为郭靖这些年就只在御守练兵,虽然守城也有功勋,但大部分功劳也算在吕文德头上了。
他也没有杨过那种击杀蒙古军高层作为「投名状」的经历。不然的话,郭靖如今也不会只是个没编制的幕僚参军,最少也应该是个参将了。
郭靖见到吕文德并未怪罪,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连忙说道:「吕大人说的是。过儿你此次在北方日久,蒙古军虚实如何,快些告知我等,我等也可尽早防备。」
随后吕文德也是请杨过落座。杨过坐在黄蓉的身边,两人也是点头以示打招呼。
杨过坐定后说道:「此番蒙古军来势汹汹。淮河一线虽势大,但我与李道长师徒捣毁运粮据点的时候,却发现其中并无太多的粮草。蒙古军作战也是多以游击,袭扰焚烧周围乡村,杀戮百姓,劫掠物资。也缺少攻城器械,显然是没有攻城略地的打算。如今蒙古军虽退,但依我之见,东线之前不过是佯攻罢了。」
「而我归来之时,在南阳也是袭扰了蒙古军的中军大营一次。从那营垒的规模看,此番蒙古军的主力依旧会放在襄阳上面。」
吕文德听罢后问道:「那蒙古军有多少人?杨少侠为何认为,蒙古军攻打襄阳不是佯攻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