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0章 霍建宁(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1 / 2)

加入书签

第210章 霍建宁(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七月流火,港岛的股市比天气更热。

青州英坭的股价如同脱缰野马,连续数日飙升,成为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

陈秉文这个名字,也随之频繁出现在各大财经报刊的头版头条。

此前,市场的目光大多聚焦于陈记食品的产品和收购动作,对陈秉文本人的财富积累并未有清晰概念。

但这次青州英坭的资本盛宴,让好事者粗略一算,不禁咋舌。

仅以其通过糖心资本持有的青州英坭超过70%的股权计算,按照目前接近九元的股价,其纸面财富就已轻松突破五亿港币。

这还不算他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丶陈记食品的未上市资产以及屈臣氏等业务。

在七十年代末的港岛,拥有数亿身家,已足以跻身顶尖华商之列,绝非后世的富豪概念可比。

财富的骤然曝光,瞬间将陈秉文推到了聚光灯下。

这天下午,陈秉文正在办公室与方文山谈事,桌上的电话响了。

是老妈汪巧珍从深水埗陈记糖水铺打来的。

「阿文啊,」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惯常的关切,还有一丝的惶恐,「最近好多生面孔来铺头,拿着相机,问东问西的,说什麽你公司的股票好厉害,赚了好多钱?

是不是真的啊?你没事吧?」

陈秉文能想像到母亲面对长枪短炮时的不安。

他安慰道:「老妈,没什麽事。公司正常发展,股票涨跌好平常。那些记者不用理会他们。

你和爸注意身体,最近先不要到铺子里去了,我让阿丽安排人去守几天。另外,家里那边我也会派两个人过去看看。」

放下电话,陈秉文揉了揉眉心。

方文山见状,低声问道:「陈生,是记者骚扰到家里了?」

「嗯。」陈秉文点点头,「树大招风。有记者跑到陈记糖水老店去采访我父母。

不过,这也提醒了我。

金都花园那边公寓人多眼杂,看来得换个地方了。」

出名有好处也有坏处,现在来看,为了家人安全和个人隐私,是时候换一个更私密丶更安全的住处了。

方文山见状,说道:「陈生,媒体就是这样,追涨杀跌。

要不要让公关部发个简单的声明,淡化处理一下?」

「不用。」陈秉文摆摆手,「越回应他们越来劲。

冷处理就好。我们的精力还是放在正事上。」

「明白。」

港岛中环历山大厦的一间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里,一位戴着黑框眼镜丶年纪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仔细地将报纸上关于陈秉文和青州英坭的报导剪下来,工整地贴在一个厚厚的剪报本上。

他叫霍建宁,刚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约翰大学取得学位并考取专业会计师资格返港不久,正在寻觅发展良机。

他看着报导上陈秉文的照片,又对比了之前关于陈记收购屈臣氏丶北美市场拓展的新闻,心里快速盘算:「糖水铺起家,短短两年,控股上市公司,跨境运作.

手法快丶准丶狠,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和资本运作的眼光,绝非寻常人物。

他的摊子铺得这麽大,食品饮料丶零售丶现在又加上地产,财务管控和资本运作必定是核心中的核心。

他现在应该正是用人之际.」

霍建宁判断,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相比那些盘根错节丶论资排辈的老牌洋行或华资公司,陈秉文这边正处于急速扩张期,机会更多,应该更看重实际能力和业绩,而非资历或背景。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拿起一份精心准备好的简历,起身出门,直奔伟业大厦。

接到阿丽打来的内线电话,说有一位叫霍建宁的年轻人,自称是美国回来的会计师,没有预约但带着简历想见他时,陈秉文确实有些诧异。

他没想到这位前世辅佐李家成,成就商业帝国的「打工皇帝」,会在这个时间点,以这种方式主动上门。

「请他到小会客室。」陈秉文对方文山点点头,「方总监,我们先到这里。

我去见个人。」

片刻后,陈秉文在小会客室见到了霍建宁。

此时的霍建宁看起来比印象中年轻很多,但那份精干和冷静的气质已经初具雏形。

霍建宁见到陈秉文进来,立刻站起身,恭敬地递上简历:「陈生,你好。

我叫霍建宁,冒昧打扰,是想向陈生推荐我自己。

我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你和糖心资本丶青州英坭的报导,对陈生的资本运作手法和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钦佩。

我相信贵公司正处于高速扩张期,对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的需求极大,所以毛遂自荐,希望能得到一个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