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筹码(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1 / 2)
第224章 筹码(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包玉刚出面调停后,陈秉文表面说的很客气,但实际上他没有让霍建宁停止秘密收购长江实业股份的打算。
他清楚,沈弼和李家成通过包玉刚递话,无非是想把水搅浑,让原本可能剑拔弩张的公开争夺,重新回到他们更擅长的丶在桌面下协商解决的轨道上。
这本身就是一种缓兵之计,说明他们对于直接硬碰硬也有所顾忌,怕节外生枝,影响滙丰顺利出售和黄股份的计划。
但商场如战场,真正的调和从来都建立在实力对等的基础上。
所谓的「谈」,不过是筹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利益交换。
在最终的谈判桌上,谁手里的牌多,谁的声音就大。
回到办公室,他便直接找来霍建宁了解情况。
「长江实业的股份收购进展怎麽样?」陈秉文问霍建宁。
「很顺利。」霍建宁递过一份简报,「进展顺利但缓慢。
长实流通盘不算大,李家成家族持股比例高,我们通过十几个分散帐户悄悄吸筹,目前累计持股约2.3%,耗资大约三千五百万港币。
市场没太注意,长实那边似乎也没察觉。」
陈秉文点点头。
长江实业的股权结构他很清楚,李家成家族持有绝对控股的股份,他这点收购量,根本威胁不到李家成的控制权。
但他的目的本就不是控股长实,而是要在关键时候,以此作为交换条件,在和黄的交易中争取更多利益。
陈秉文吩咐道:「继续收购,在不明显推高股价的前提下,能收多少收多少,资金方面,让方总监优先保障你这边。
这笔投资,就当是买个战略性的保险。」
另一边,麦理思已动身前往北美,负责收购凌佩仪之前考察过的两家饮料灌装厂。
陈秉文给他的指示很明确:优先考虑伊利诺州那家设备更先进的,价格可以谈,关键是能快速投产,保证「脉动」在北美供应链的自主性。
就在麦理思在北美展开谈判时,北美市场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这天下午,陈秉文接到了李明从美国打来的紧急电话。
「陈生,这边情况有点不对头。」李明的声音明显带着压抑的火气。
「慢慢说,怎麽回事?」陈秉文放下手中的文件。
「是可口可乐的特许灌装厂。」
李明汇报导,「最近这半个月,小麻烦不断。
先是给我们脉动生产的流水线总是意外故障,耽误了两天交货。
接着说包装材料供应紧张,要推迟下一批订单的生产计划。
这个星期更离谱,说好的促销物料配送,不是数量不对就是送错地方。
我去找他们的负责人谈,他们态度倒是不错,满口答应马上整改,可转过头还是老样子!」
李明越说越气:「这明显是故意的!阴奉阳违,拖着我们。
虽然每件事看起来都不大,也不违反合同里的死条款,但这样搞下去,我们的市场供应和促销活动肯定会受影响。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