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0章 指点(2 / 2)

加入书签

尤其是军中勋贵,当年太/祖为了收回兵权,给勋贵们广赐良田,让他们当一富家翁,如今让他们以田亩纳粮,那是在断他们的根基。

“不需要太多,只是要开一个口子。”赵士程笑了笑,轻声道,“否则,我为何要裁撤禁军?”

一瞬间,寒意直直冲向张叔夜的天灵盖,他瞬间明白,皇帝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就有所准备。

赵士程轻叹一声:“降丁税,升田税,才能抑制一下如今占田盛况,否则,那么多的工坊货物,给谁买?”

大户收入高了,可是他们本身能消费的有限,大多去购买那些奢侈的织料,杭州、密州的大量织户就是为他们的服务的,但他们的钱放在那里,能做的事情,除了继续买地,就是囤积起来。

如今倒是多了一个投入工坊的选择,但那毕竟也是少数。

赵士程也明白其中的困难,所以,他一手大棒之余,也拿了一根萝卜——那就是提高中低层官员的俸禄,大宋有大量选人,就是候补官员,这些人的生活其实比平民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一些贫瘠州县的县令、主簿们,也就是刚刚能糊口的程度。

张叔夜知道陛下已经决定,只能应是。

赵士程于是同他谈了一下官员俸禄问题,见他有些心不在焉,便也没有挽留,让他先回去想想。

见老张有些的沉重的背景消息在宫门之外,赵士程喝了一口冷汤,撑起下巴,陷入沉思。

他是知道的老张为什么纠结的。他们张家就是典型的勋贵之家,曾祖张耆是真宗年间的大将,他祖父、父亲、兄长、族弟都是官身,如他们这样的官宦之家在朝廷随处可见。

同时,这些大族大家还以师生、联姻组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是大宋官场如冰山一样庞大的势力。

不过,赵士程却并不畏惧,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因为这个时候,大宋那让人诟病无数的选官制度就展现出他的优势了——简单说,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上万的候补官员等着上位呢,大宋的科举制有一点是非常不错的,世家大族没办法占据这条渠道,大部分的新兴官员,都是中层或者贫民出身,他们哪怕和大族联姻、有师生关系,但在真的有机会取而代之时,是不会迟疑的。

也正是因此,历史上在靖康年间,钦宗下达让人搜刮东京城所有人家的银钱,抢了无数民女,包括官员的钱财给金人,这种完全侵犯官员人生财产命令,还是有人为他执行。

“做事,总要提前预备着啊。”赵士程笑了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安排,西军已经在对抗金国时,被他打散拆进了新军的队伍里,北军已经在燕山府一役中被全数裁撤,南边的诸军在方腊之役后并未重建,西南的军队是打那些夷人的,算是最弱一环。

嗯,没有问题,京城的最强大的新军都在他手中,殿前军稳如泰山,张叔夜看来是不支持的,他需要让他去河北代替他族弟,同时张克戬调到大同府,把宗泽调回来。

这种大事,以宗泽的品行,很容易就名留青史,他也是绝对会支持的。

他告诉张叔夜,也是透个风声出去,让这些人有所准备。

如果他们愿意将手里的土地出手,他还准备好好收一笔交易的契税,连这笔钱怎么用都已经在计划中了。

小小一碗梅汤喝光,赵士程伸出手,给自己重新倒了一碗。

“这么热的天,不喝一碗就直接出去,老张也不怕中暑。”他摇摇头。

李凝在一边踌躇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小声道:“官家?”

“怎么?”赵士程回头看她。

“若是将丁税摊入田税中,是不是要重新清查田亩啊?”李姑娘问。

“那是自然,”赵士程笑道,“但这事不会那么快完成,我能给他们一年的时间,把需要藏的土地藏好了。”

“这……”小姑娘实在没忍住,主动上前,给官家倒了一碗水,讨好地问道,“为何呢?难道不是土地越多越好?”

“因为要尽可能地少些动荡,”赵士程也不卖关子,“这事,本就不是查一次就能查得清,我与他们,本就是在互相拉扯,以后日子还长,许多事情,不必急于一时。”

他准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一州一县地慢慢梳理。

这事光有宗泽不够,还得把王洋招回来,如果能将土地流转起来,工业生产将会更加健康。

唉,要是周围的邻居们再富有一点就好了。

“谢谢官家指点。”小姑娘懂了,起身回到原位。

“好好学。”赵士程微微点头,去工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