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3 章 番外之三,还有太子(2 / 2)

加入书签

嬴舜华笑眯眯地说:“阿父,我们来继续昨晚没有完成的事吧!”

嬴政,“……”

昨晚没完成的,什么事?

嬴舜华开头,“奇变偶不变。”

嬴政,“……”

这是什么父女之间的密语吗?

见疑似老乡的人没答出来,嬴舜华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莫非,这是一个……九年义务教育没毕业的人?

嬴舜华凝重的表情给了嬴政不好的信号。

难不成那什么“奇变偶不变”真的是什么父女间的密语?

嬴舜华立马换一个,“天王盖地虎!”

哪怕他也是始皇嬴政,但对于这对父女间的密语,嬴政也无可奈何。

无奈,他只能揉着太阳穴,装出一副头疼的样子,道:“你到底要和朕说什么?”

不知道“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还能说是数学成绩不好,但“天王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这么出名的网络梗都不知道,那就太奇怪了。

难道老父亲没有被穿,之前的奇怪行为只是任督二脉被打通了?

嬴舜华决定再最后试一次,“起来,不愿意做、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哪怕跳过了敏感词汇,嬴舜华也相信,如果眼前的人真的是个穿越者,一定能对上国歌。

至于连幼儿园都会的国歌,他都对不上,那嬴舜华觉得,哪怕是穿越者,也可以忽略不计。

嬴政,“……”

怎么就唱起来了?莫非这孩子是傻的?

父女俩皆怀揣着对彼此的怀疑,面面相觑。

最终,找同乡失败的嬴舜华率先败下阵来。

连大中华的国歌都对不上,就算真是个穿的,也绝对不是建国后穿的,以后得更加小心对待。

“咳,说了胡话。”嬴舜华笑笑,启动备用方案。

她从完全可以当裙子用的宽大袖子里,扒拉出一个小本本,开始说国事。

不管眼前的人是不是亲爹,第一件事当然是告状。

既然敢弹劾她,那就要做好被报复的准备。

听着嬴舜华小嘴叭叭地告状,越发不明白这个世界原本的嬴政,为什么立她做太子了。

告完状,嬴舜华指着小本本上被写着一组名字说:“这几个,活埋了;”

紧跟着,她又指着另一组名字说:“这几个,发配去修直道。”

最后,她手指画了个圈,点着小本本说:“这几个搅浑水的,消减俸禄,官降一级。”

嬴政,“……”

这个太子确实很“独断专横”,连弹劾她的人都不放过。

见老父亲没有同意,嬴舜华立马改变策略,摇晃着老父亲的胳膊撒娇,“父皇,你是知道舜华的,儿臣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儿臣刚才说的那些罪状,都有证据,待会儿臣就让人给父皇送来。”

为了表示自己的无辜,嬴舜华又翻到小本本上的另外几页,指着上面的名字说:“父皇你看,他们也弹劾儿臣了,儿臣就没说什么吧。因为儿臣知道,他们弹劾的内容有理有据,哪怕和儿臣意见不合,也不代表他们错了。”

这还算一个太子该说的话。

嬴政勉强点点头,“等看过你说的证据,朕再作决定。”

“好的。”嬴舜华见目的达到,开始说更重要的正事。

有关她目前负责的大工程——统一百家学说。

嬴舜华再一次发出试探,“阿父知道科举吗?”

这应该不是密语。

嬴政老实摇头,“朕不知道。”

见老父亲不像是撒谎,嬴舜华暗暗记下这件事,然后给老父亲科普“科举”为何物。

嬴政越听眼睛越亮,同时忍不住问嬴舜华,“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科举的?”

早就想好答案的嬴舜华立马道:“儿臣不是在封地养了很多孤儿吗?为了让他们将来能更好地为大秦效力,儿臣安排人教授他们秦律、农桑、墨工等技艺。为了确定谁学得好,可以得到奖励,谁又可以出师做事,儿臣就想到了通过公平的考核来确定人选。”

“因为在封地那边实行得很好,为儿臣选出了不少可用之人,儿臣就想把这个考核制度用在大秦上。”

嬴政暗暗记下,眼前这个小太子有封地,而且还养了很多孤儿。

嬴舜华继续道:“虽然现在统一学说还没有完成,但儿臣认为可以使用科举,对想要为大秦效力的人才们进行专业性考核。”

“这样既能让诸子百家明白,我们大秦统一学说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规范的招揽人才,而不是限制他们的学说;还能为大秦挑选更多人才,填补各地空缺。”

“挑选出来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成绩,把他们安排到官员空缺的地方……”

嬴政听着嬴舜华的想法,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嬴政会封她做太子了。

好吧,就是有一点点了解。

嬴舜华越说越嗨,“六国余孽为什么一直有拥护者,儿臣认为那些拥护者中大多数人想要的其实只是荣华富贵。只要我们用科举制,给予他们公平公正的机会,他们发现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你怎么不是个男子呢!”嬴政突然发出这样一声感慨。

正侃侃而谈的嬴舜华,“……”

想弑父,今晚就回去搓金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