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鹬蚌局起,渔翁已就位(1 / 2)
第262章 鹬蚌局起,渔翁已就位
早在高丽建国之初,高丽太祖王建就凭藉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整合,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封建政权体系,出于对资源和战略纵深的需求,他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长白山以北的女真人聚居地。
当时的女真各部尚处于部落分散状态。他们以渔猎为生,虽骁勇善战,但缺乏统一的军事组织与战略规划。
高丽的北进政策,使得双方在鸭绿江流域频繁发生小规模的冲突。
这种边境摩擦,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后来,女真与高丽的冲突乾脆升级为大规模的战争。
女真完颜部也因此联合周边部落,对高丽的通州发动突袭。
高丽虽拥有城池防御优势,但其国多为步兵,面对灵活机动的女真骑兵,在野战中屡屡受挫。
此后,双方在鸭绿江两岸展开长期拉锯战,
高丽甚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所谓的「千里长城」,试图遏制女真的攻势,但这道防线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力量的消长当初,也就是赵侯御驾亲征大败耶律延禧不久,女真与高丽终于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葛懒甸是一片水草十分丰美的土地,因地处高丽北境与女真聚居区的交界处,而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高丽视其为「龙兴之地」的延伸。而女真则将这里视作生存之地和抵御高丽入侵的重要屏障。双方的予盾似乎变得不可调和。
高丽肃宗在位时,高丽内部的「北进派」占据上风。他们认为,趁女真尚未完全统一,高丽应果断出兵夺取易懒甸,将势力范围推至图们江流域,这样,高丽就能进可攻取整个东北乃至中原地区,退可沿着鸭绿江,图们江等天然防线进行固守,也不用担心能征善战宛如野人一般的女真人了。
于是,在赵侯和耶律延禧议和的第二年,高丽军队越过边境,在易懒甸修筑九座城池,企图以军事据点为依托,逐步蚕食女真的领地。
面对高丽的步步紧逼,女真部落起初以分散的游击战术抵抗。
但这麽打,因缺乏统一指挥,难以形成有效反击,以至于高丽一度占据上风,甚至俘获了部分女真首领。
局势在三四年前发生了逆转。
当时,女真完颜部出现了一位极具谋略的首领一一完颜盈哥。
完颜盈哥意识到,唯有联合各部,才能对抗高丽的军事压迫。
于是,完颜盈哥以「保卫家园」为号召,将分散的女真部落凝聚成松散的军事联盟。
当时的高丽军因长期征战,后勤补给出现严重问题,士兵厌战情绪蔓延,女真联军抓住战机,
发动反击。
两年前,决定性战役在易懒甸腹地展开。
女真联军利用高丽军队分兵驻守各城的弱点,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他们首先围困高丽最前沿的一座城池,引诱其他城池的守军前来救援。当高丽援军进入预设埋伏圈时,女真骑兵从山林中突然杀出。
女真人自幼在白山黑水间骑射游猎,对寒冷气候和山地地形极为适应,他们身着轻便皮甲,在风雪中如鬼魅般穿梭,弯刀所至,高丽士兵纷纷倒地。
高丽军队在混乱中溃不成军,多座城池接连失守。
这场战役持续数月,高丽军队伤亡惨重。
高丽被迫与女真议和。
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高丽撤出易懒甸,拆毁所有军事设施,边境重新恢复到战前状态。
葛懒甸之战以女真的胜利告终。
这场胜利不仅挫败了高丽的北进野心,更重要的是,让分散的女真部落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此后,女真各部在完颜部的领导下加速整合,军事组织和作战能力显着提升。
而高丽经此一役,暂时放弃了大规模北进的战略,转而休养生息,双方在东北亚的力量对比,
由此发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崛起了的女真,回过头来再审视他们的宗主国辽国,发现辽国弱爆了,应该不是战胜了高丽的他们的对手。
关键,辽国对女真的压迫由来已久。
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起,契丹人就在欺压女真人。
女真在突厥语丶蒙语和通古斯语中都有「倔强之人」丶「不可征服之人」丶「不可驯服之人」的意思。
耶律阿保机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认为女真是辽国最大的威胁,所以对女真进行分化和打压,不留馀力地削弱。
后来,耶律阿保机传下来的限制女真的制度,传着传着就变味了。
到了辽国后期,尤其是耶律延禧时期,辽国在女真聚居地设立「女真节度使」,名为管辖,实则掠夺。
每年,辽国使者都打着「索贡」的旗号,强迫女真进贡北珠丶貂皮丶海东青等珍贵特产。
这些辽国使者态度蛮横,不仅肆意强取豪夺,还强迫女真贵族献出妻女陪侍,时称「打女真」。
更让女真人难以忍受的是,辽国在边境设立的「权场」交易,完全是一场不平等的掠夺一一女真人用辛苦捕获的猎物换取的往往是劣质的铁器和过期的粮食。
在今年年初,女真人又战胜了强盛的石烈部,巩固了女真部落联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