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劳动生产型人形机器人(2 / 2)
陆安沉声说道:「这里我交个底,我能把出厂价格压到15万元人民币左右。」
听到这一答覆的梁伟明不由得精神大振,「哦?那太好了!」
这比上级给他的信息还要超预期,因为之前陆安说有信心把机器人的价格打到20万元以下。
「能把出厂价格压低到这个数,就算机器人收取专项附加税,企业主也照样会采购让机器人上岗。」梁伟明转而笑道,紧接着他看向陆安补充道:「不过元界智控还有利润吗?」
闻言,陆安点点头微笑着说:「有的,只是不高,规模化供应后,能有2到3
个百分点的净利润,已经够了。」
毕竟所有的劳动型人形机器人都是从元界智控提供,直接形成了无比强势的高壁垒垄断效应,陆安当然不会在这方面拿太多的利润。
哪怕是只拿两三个百分点的净利润,都是非常赚钱了。
可以参考沃尔玛集团,这家企业的利润率不高,但照样是世界上最赚钱的集团企业之一。
末了,梁伟明询问陆安:「元界智控什麽时候能为市场提供劳动型机器人?」
陆安言简意赅:「最迟今年下半年,快一点四五月份。」
听到这话的梁伟明自顾自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这边的效率这麽快,市里也该要加速进度才行了。」
接下来,双方交谈了十来分钟,梁伟明提出后续他要组织一批嘉宁市的地方企业主前往元界智控调研参观其劳动型人形机器人。
陆安自然是欣然答应,并且约定时间就在一周后。
会面结束,陆安进入他专车返程回家。
「给付晨打声招呼,一周后会有一批企业主来公司参观劳动型机器人,准备几个演示场景,即刻前去筹备。」车里的陆安对着坐在旁边的灵曦吩咐,说完便闭目养神。
「好的。」灵曦当即联系付晨,并将陆安的要求传达过去。
与此同时,另一边梁伟明也选出了一批嘉宁市的企业家,受邀者全都无一例外答应前去参观,当然这趟行程是有保密要求的,这些参观的企业主不能泄密。
时间很快就来到一周后。
今天,梁伟明亲自牵头组织了一批嘉宁市各相关行业的头部企业家丶工厂主,前往元界智控新总部开展了一次低调的参观调研活动。
这些企业主当中,有经营着数千人规模的电子加工厂的张总,有开了十几家连锁餐厅的李董,有掌管大型物流仓储的王经理。
——
还有从事服装制造丶塑料制品等传统行业的老板们。
他们已经提前获悉元界智控将要推出劳动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对于「机器人取代人工」这个事,他们既期待着其带来的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又担忧其技术的成熟度与价格。
尤其是价格因素他们最为敏感,毕竟小元机器人的售价接近80万,这绝对是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还不如用人。
到了下午16时许,陆安穿上了一身简单的深色工装,带着梁伟明以及一众随同而来的嘉宁市企业主们到达准备好的演示场地。
陆安没有过多进行寒暄,想来梁伟明组织他们的时候已经有所招呼了,于是直接切入正题。
「诸位,欢迎来到元界智控。」陆安的声音从容淡定,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企业主,「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是机器人的成本丶效益丶以及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不谈遥远的概念,只说眼前即将投入使用的解决方案。」
陆安旋即侧身,指向场地身后灯光亮起的区域。
几个造型与小元机器人有七分类似,但也能明显看出不是同一款机器人产品。
其线条更为硬朗,结构更强调耐用性和负载能力,它们的「面部」同样是简约的LED光带。
「这是我们元界智控基于小元机器人」平台衍生的,并深度优化开发的劳动生产型人形机器人。」陆安向众人简单介绍道:「它继承了部分小元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譬如多模态环境感知系统。」
「但在设计上,我们进行了针对性强化。」
「增强了关节和骨架的负载与耐久,优化了电源管理系统以适应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且,最关键的是,我们通过供应链整合丶模块设计和规模化生产预演,极大地优化了成本。」
陆安顿了顿,目光落在那些企业主身上,清晰地捕捉到了他们眼中闪过的兴趣光芒。
「闲话少叙,今天我们准备了几个应用场景的演示,大家先看看再说吧。」陆安说到这里,回头对着一位工作人员打了个响指,后者心领神会,开始进行演示。
第一个演示是智能仓储分拣,准备了一个中型物流仓库的分拣区。
只见传送带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包裹以不规律的速度和间隔运送过来,在场的企业主们看到其中一个机器人站在分拣口旁边。
随着演示开始,这个机器人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
它的动作娴熟而高效,且异常精准。
视觉传感器瞬间捕捉到包裹上的条形码,机械手臂探出,覆盖着耐磨材料的「手指」以合适的角度和力度抓起包裹,手腕反转,在身旁的扫码器上轻轻一触。
「滴!」
识别成功。
紧接着,根据系统指示的目的地,机器人将包裹精准地投放到对应的分拣框内。
无论是轻巧的文件袋,还是略显沉重的小箱,它都能保证投放的稳定和准确,没有抛掷,没有磕碰。
更让人惊叹的是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当一个包裹因为摆放问题,条形码朝下时,机器人的手指极其灵活地将其翻面,完成扫描。
当两个包裹几乎紧贴着传来时,它能毫秒级地调整动作顺序,先处理容易抓取的一个,再迅速处理另一个,没有丝毫迟滞。
在场的那位掌管物流仓储的王经理眼睛瞪得滚圆,下意识地喃喃自语:「这速度,比我最熟练的工人快至少三四成,而且不需要休息,不会因为重复劳动疲劳出错————」
而且他意识到机器人作业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稳定,换成人工作业,有时候员工摸摸鱼或者请个假什麽的就会延误。
但是机器人可不会请假,也不会摸鱼。
对于他这个行业来说,会变得更加准时,也更加便于优化配送分拣。
他旁边的工厂主张总也是频频点头,显然想到了自己工厂里那些流水线分拣岗位。
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