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激动与震惊的企业主们(1 / 2)
第291章 激动与震惊的企业主们
接着又演示了一条小型电子产品的装配线,工作台上散落着细小的螺丝丶排线丶塑料外壳等等。
另一个机器人走上前,演示组装一台智慧型手机。
只见它左手娴熟地拿起底壳,右手精准地夹起主板,平稳放入卡槽。
接着,使用微型电动螺丝刀,以恰到好处的扭矩将四颗米粒大小的螺丝逐一拧紧。
动作稳定,没有丝毫滑丝风险。
然后连接排线,扣上屏幕,最后将完成组装的手机放入包装盒,贴上封条。
整个操作流程可以说是行云流水,速度均匀,每个动作都如同经过最精确的测量。
与人类工人可能因疲劳丶情绪丶技术熟练度差异导致的效率波动和质量参差相比,机器人的表现稳定得可怕。
电子加工厂的张总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一位企业主说:「我那边有些紧密焊接和插件工序,对工人眼神和手稳要求极高,培训难,流失率也高,要是能用这机器人替代,产能不但更大更稳定,产品良率也会大幅提高————」
最后一个演示,是模拟了一个繁忙餐厅的后厨与传菜区域。
地面人为制造出略显湿滑的状态,空间中有其它设置的「障碍物」,譬如移动的小车和静态的货架。
只见机器人双臂托着一个餐盘,上面放着几杯接近杯口满的水。
这一幕给机器人的任务是在模拟的「后厨」与「用餐区」之间频繁往返,准确的将「菜品」也就是那几杯水送到指定的「餐桌」位置也就是标记点,并避开所有障碍。
在梁伟明以及一众企业主们的见证下,这个机器人稳健地行走在湿滑的地面上,脚步调整很细微,身体重心控制非常完美,没有丝毫打滑的迹象。
当遇到突然横移过来的模拟送餐小车时,机器人响应速度极快,迅速做出避让动作,步伐流畅,手臂稳如磐石一般,餐盘中的水杯只是微微晃动。
到达「餐桌」旁,它微微俯身,手臂以精准的角度和速度将餐盘平稳放下,动作轻柔,几乎没有发出任何碰撞声。
完成一次送餐后,它迅速返回,进行下一次任务。
整个过程高效丶安静丶可靠。
做连锁餐厅的李董看得目不转睛,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尖峰时段,机器人服务员不知疲倦地在后厨与前厅穿梭,精准送餐,避免传错桌丶打翻菜品的景象。
这不仅能缓解人力压力丶运营成本,甚至能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和客尸体验。
随着三个安排好的演示环节结束,陆安看向一众企业主缓缓说道:「各位都看到了,劳动型人形机器人,并非为某一特定工种设计的专用机械臂或自动化设备,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通用性。」
「说白话一点就是,我们把机器人做的越来越像人一样,人能做什麽工作,机器人就能平替。」
「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体模块,它可以胜任众多完全不同的工作场景。」
「上午,它可以在你的物流中心分拣包裹;下午,经过简单的程序切换就可以到你的餐厅端盘子;晚上,它或许能去你的服装厂进行质检或包装。」
「这种灵活性是任何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设备无法比拟的。」
「它虽然也是工业产物,但却比一般工业品更保值,因为它不是一般工业品,它是一种生产资料,不会像其他专长型自动化设备那样随着行业衰落而只能跟着淘汰。」
「机器人是这个行业如果日薄西山了,起码你采购的这些机器人不会受到行业没落的影响而跟着贬值,换个行业场景照样能够创造价值,这就是它保值的关键因素。」
陆安的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位企业主的心坎上了。
这不仅仅是替代某个人工岗位,这是提供了一种极其灵活丶可随时调配的「标准化劳动力单位」,可以根据业务高峰低谷,在不同岗位丶甚至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动态调配,实现最大化利用效率,应对季节性用工或突发性的订单增长。
专用自动化设备投入巨大,且功能固定,一旦产品线变更或业务调整,就可能面临淘汰或改造的难题。
而元界智控这款劳动型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优势,意味着它本身就是一种可随环境变化,相应的适应变化的资产。
就在众人为这通用性的广阔前景心潮澎湃之际,陆安抛出了今天最具爆炸性的信息。
「我知道,成本是各位决策的关键。」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缓缓说道:「元界智控致力于将技术红利真正赋能给实体经济,因此,经过极限的成本优化和供应链整合,这机器人的出厂价格可以压低到15万块钱。」
十五万人民币?!
「嘶!!!」
瞬间响起一片无法抑制的倒吸冷气之声,比当年看到小元机器人78.8万售价时,更加剧烈,更加难以置信!
十五万!
工厂主张总下意识地开始心算。
一个普通工人,年薪加社保公积金等各类成本,轻松超过八万,技术工更高。
而一个劳动型人形机器人的采购成本,仅仅相当于一个多的普通工人一年半到两年的人力成本!
但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也就是说在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减少一半劳动力单位。
譬如,一个电子厂24小时运作需要2000人,白天1000人晚上1000人两班倒连轴转。
但有机器人后,理论上只需要1000人即可,因为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换班不停工作。
机器人要充电怎麽办?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电池可拆卸就完事了。
多准备一组电池,机器人身上的电池差不多电量告急了就从岗位上下来,一两分钟内换上充满电的电池又能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换下来的电池去充电,充满电了放好等着过来更换。
企业主只需要安排好,错开时间差,别让整条线上的机器人同时去换电池。
比如每隔半个小时,让几十上百个机器人去换电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