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海洋霸权,与清廷陆权的第一次对抗(1 / 2)
第281章 海洋霸权,与清廷陆权的第一次对抗
1858年,十月初三。
延平府,南平城。
何名标站在城头之上,看着这座依山傍水而建的大城,心有感慨。
如果现下是和平时期,那麽他必然能看到城墙外的河道上满是求学的学子丶假道于延前往福州的商贾所乘的舟楫,以及满载着茶叶丶瓷器或手工纸的货船。
舳舻相接,自建溪顺流而下,来到延平。
最先经过东门延禧门,然后是小东门延恩门。
城墙上这座特别雄伟的建筑,一定会吸引船中人的目光,或许也同时有人正登楼远眺着江景和船中的人儿。
那座楼名叫百角楼,又名凌虚阁,也就是他现在所在的位置。
这里地理位置绝佳,是登高望远丶吟诗作对的好地方,墙壁上也刻画着不少名人雅士的诗作。
然而,何名标心中感慨的并非这风雅景致,而是赖裕新攻城拔寨的速度与手段。
这位「铁公鸡」竟能联合当地的红巾军丶哥老会等反清势力,里应外合,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座闽中重镇!
更让何名标有些「郁闷」的是,赖裕新见他率主力抵达,毫不恋战,立刻徵用当地船只,载着本部精锐,顺着闽江浩荡而下,直扑福州去了。
「这泼天的功劳,倒让那姓赖的抢了先机……」
何名标心中暗自嘀咕,但统帅府的命令很清楚。
拿下延平,即刻兵围福州。
赖裕新可以轻装疾进,他却不行。
身为第三军军长,攻克府城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安抚地方丶清点府库丶维持秩序丶招降属县,千头万绪,都需他这主将来坐镇决断。
转过身,何名标的目光落在被反绑双手丶押解上来的原延平知府金万清身上。
此人四十多岁年纪,面容清癯,虽为俘虏,神色却还算镇定。
「金知府。」何名标开口,声音洪亮:「我老何听说,两百年前,清妖打到这里时,南明那帮官儿大多跟着隆武帝跑汀州去了,就留下一个叫王士和的在这儿守城,本想拼命,结果兵都跑光了,城没守住,王士和自杀殉国了。」
「今天,我光复军没费一兵一卒,就进了你这南平城。你怎麽没学着那王士和,也来个以身殉职?」
金万清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官袍,坦然道:「将军,下官……唉,卑职已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实在不愿再轻言生死。」
「况且,卑职也曾仔细拜读过贵军统帅石达开先生在《光复新报》上的雄文,心中亦有触动。」
「若能以这无用之躯,为这危难之华夏略尽绵力,或许比一死了之,更有价值。」
何名标挑了挑浓眉,略显意外:「哦?你这清廷的官,倒有这般觉悟?看来我们统帅的文章,没白写。」
他挥了挥手,示意士兵给金万清松绑,然后道:「延平府下辖七县,如今我已得其三(南平丶将乐丶顺昌)。剩下的尤溪丶沙县丶永安丶大田四县,就劳烦金知府以你旧日身份,起草文书,劝其归顺。」
「若能兵不血刃,使延平全境光复,少动刀兵,保全百姓,我何名标在此承诺,不仅保你性命,将来或还可在我光复军中,予你一席之位。」
金万清活动了一下被捆得发麻的手腕,苦笑道:「将军磊落。原本以为光复军中皆是……皆是豪勇之士,未料将军竟有如此胸襟与见识,实令金某汗颜。」
「哈哈!」何名标摸着络腮胡子大笑一声,「这可不是我老何天生就会的!」
「这是咱光复军的规矩,每攻下一城,安民丶清点丶招抚,那都是头等大事,比打仗还紧要!」
「对了,还有一件事,你也要帮我办好。」
「南平城内的官仓丶银库丶各大官营铺面,需要立刻全部查封!」
「没有我的亲手令牌,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准动一粒米丶一枚铜钱!」
「你转告城内的乡绅商户,谁敢抬高米价,囤积居奇,军法从事!」
他留下一个精锐步兵团,负责看守府库丶维持秩序,并「协助」金万清进行劝降工作。
自己则不再耽搁,立刻率领第三军主力以及早已集结待命的水师,登船启程。
四大野战军中,唯有他何名标的第三军着力打造了水师。
所以,不光是傅忠信猜到攻打福州府的重任要交到他身上。
何名标自己也猜到了。
于是,早在邵武府休整期间,他便不惜人力物力,大力扩充水师,招募熟悉水性的船工丶渔民入伍。
如今,他麾下水师已拥有五千馀人,大小战船丶运输船超过三百艘!
此刻,这支庞大的船队黑压压地铺满了闽江江面。
帆樯如林,旌旗招展,浩荡的军威震撼着两岸观望的百姓。
何名标立于为首的战船船头,豪气干云,「唰」地抽出腰间宝刀,指向下游,声如洪钟:
「开——船——!」
「开船!」亲兵高声传令。
「开船!」
「开船!」
……
命令如同波浪般在庞大的船队中迅速传递丶复诵,成百上千个声音汇聚在一起,应和着闽江的波涛,声震云霄,气势惊人!
卢川宁站在刚刚被光复军占领的南平城东门码头上,望着江面上那支桅杆如林丶秩序井然的船队,以及岸边那些军容严整丶沉默而迅捷地执行登船命令的士兵,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震撼。
这些士兵身着统一的深色号衣,束发而非辫子,行动间自有法度,眼神锐利而坚定,与他在《光复新报》上读到的「新式军队」的描述隐隐契合。
他们入城后,并未像传闻中的「流寇」那般烧杀抢掠,反而迅速接管城防,张贴安民告示,维持市面秩序。
此刻登船东下,准备直扑福州,整个过程井然有序,透着一股凛然的纪律性与强大的组织力。
「父亲,」卢川宁转过身,看向身边面色复杂丶久久无言的中年人,「您亲眼所见,现在还觉得光复军只是您口中那些不成气候的流寇丶土匪吗?」
作为南平城内有名的年轻秀才,卢川宁无疑是新思想最容易感染的群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