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 造势(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1 / 2)

加入书签

第232章 造势(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这还不够。我们要把成本优势转化为不可动摇的市场壁垒。

我已经让麦理思与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丶嘉吉这些北美最大的玉米加工巨头联系,争取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锁定未来三到五年的供应量和价格上限,把我们的成本优势先固定下来。」

「太好了!这样我们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就有保障了。」方文山赞同道。

「另外,」陈秉文补充道:「让研发和供应链部门开始调研在欧洲建立类似HFCS供应体系的可行性。

原料本地化是未来趋势。

北美只是开始,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欧洲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好的,我立刻安排。」

指示下达后,陈秉文的思绪回到产品本身。

「脉动雷霆」的市场反馈报告就放在成本报告旁边。

正如他所预料,极致的产品力本身就成了最好的推广。

超高剂量的咖啡因和牛磺酸组合,带来了普通咖啡和可乐无法比拟的强烈丶持久的提神效果。

这种效果迅速在特定人群中口口相传。

长途卡车司机发现它能有效对抗深夜赶路的困倦。

学生群体将它视为通宵刷题的「神器」。

夜店和派对的年轻人则喜欢将其与酒精混合,寻求更持久的兴奋。

「喝一瓶,嗨一夜」这句带着些许夸张和地下色彩的俚语,开始悄然在这些圈子里流传,成了对「脉动雷霆」效果最直白也最有效的认证。

它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GG上,却比任何GG语都更具穿透力。

这种自下而上的亚文化式传播,巧妙地避开了与可口可乐丶百事可乐在传统超市货架上刺刀见红的竞争。

当两大巨头还在为常规碳酸饮料和果汁的货架份额争得头破血流时,「脉动雷霆」已经凭藉其精准的定位,在加油站便利店丶24小时杂货店丶大学周边的杂货店以及夜场酒吧里,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这些渠道的老板们很快发现了这款新产品的魔力:回头客极多,而且能吸引特定人群专门来购买。

于是,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北美的销售团队。

销售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李明团队最初的最乐观预估。

港岛,进入九月后,天气依然炎热,但资本市场的气氛更加燥热。

黄金价格在通胀和战争忧虑的双重推动下,一路稳步攀升,悄然突破了每盎司400美元的心理关口。

陈秉文初期投入的两亿港币杠杆资金,带来的浮动盈利已经滚成了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

他知道,这波行情远未结束,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他现在需要的是耐心持有。

「保持仓位,止损线上移到380美元。」

他给谢建明的指令简洁明了。

「是,陈生。」

谢建明现在对这位年轻老板的判断力几乎有了迷信般的信任。

处理完黄金投资的事,陈秉文拿起一份报纸,财经版头条的一则报导引起了他的注意。

报导称佳宁投资有限公司与宝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协议内容疑似与宝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美汉企业有关。

报导将佳宁描绘成一个点石成金的神奇公司,陈松青更是被塑造成商业奇才。

陈秉文看到这条新闻时,眼神微冷。

他知道,轰动全港丶最终牵连甚广的「佳宁案」大幕,从此正式拉开。

这个由虚假交易和巨额骗局堆砌起来的泡沫,最终会破裂,埋葬许多贪婪的投资者和无知的跟风者。

他对于主动捅破这个泡沫没什麽兴趣,那会得罪太多人,引火烧身。

但他心里盘算着,或许可以在泡沫吹得最大的时候,顺势薅一把羊毛,然后迅速离场。

几天后,陈秉文在办公室见到了刚从北美短暂返港的李明。

李明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里透着兴奋。

「陈生,北美那边形势一片大好!库存周转率很高。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卖不动,而是产能跟不上!

我们自己的工厂已经三班倒了,可口可乐那边特许罐装厂的代工线也接近满负荷运转,就这还经常断货。

王子的GG效果太好了,加上产品本身确实够劲,现在不光是目标人群,

很多普通白领也开始尝试购买,复购率非常高。」

陈秉文点点头,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精准的产品定位丶颠覆性的配方丶针对性的渠道策略,再加上名人效应,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